应该说,刘夫人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性,她与谢安的结合,可谓天作之合,因为这对夫妻的身上都有一个共性:敢为天下先。
刘夫人确实很懂男人,她将丈夫的心理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全了男人所谓的面子、虚荣心,又没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如果说,谢安一辈子是桓温的克星,是苻坚的克星、前秦的克星,都是他克别人;然而谢安本人的克星,当属自己的夫人了,不是“妻奴”,也是一个典型的“妻控”。
虽然这次,刘夫人实力碾压了谢安纳妾的想法,但是刘夫人明白,既然谢安生出了纳妾的想法,难保有一天再次起了这个念头。所以,刘夫人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于是乎,她想到了一个更绝的绝招。《世说新语·贤媛》中记录下了刘夫人的这个“驯夫绝招”:
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太傅索更开,夫人云:“恐伤盛德。”
谢安原来在家中蓄养了一群美丽的歌妓,领着她们“傲然携妓出风尘”,才让谢安有了纳妾的想法。为了彻底断了丈夫纳妾的念头,于是,刘夫人打算利用一下这群歌妓、美女导演一出“好戏”。并且,刘夫人的这个举动,几乎称得上是一种奇葩式的“亘古女子第一”。
每当谢安回到家中之前,刘夫人总是让这群歌妓在家里排练歌舞,等谢安回家之后都傻了,夫人是不是吃错药了,怎么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谢安欣赏歌舞正在兴头上时,刘夫人突然让人落下帷幕,因为这些歌妓皆是围在帐子里排练歌舞的。
可是,谢安还想再看一会儿,就被刘夫人寥寥四个字“恐伤盛德”给怼了回去,绝不让谢安多看一眼这群美女。刘夫人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谢安,你想要看美女的通行证在我这里,我想让你看你就看,不想让你看你休想看上一眼,意思是说只要有我在,你的纳妾之念只能是个梦。
可以看出,谢安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所有男人共有的一个劣根:好色。不过,好就好在,谢安有一个好夫人,没有让他最终“感情出轨”。刘夫人面对丈夫的好色、变心时,并没有像卓文君那样作《白头吟》以示心意,也没有像桓温的妻子南康公主那样动不动就拎着刀去杀丈夫的小妾。刘夫人没有像所有女人那样“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用了一种深不可测的“内功”,一招制敌,令危险化于无形之中,没有让谢安走上歧途。
更重要的一点,刘夫人不单单只是谢安的妻子,不是只会争风吃醋的“心机女”。在她与谢安的夫妻生活中,应该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指引、相互进步的过程,她是谢安的精神伴侣,亦是谢安的人生伴侣。
四十岁以前,谢安一直高卧东山,坚持不肯入仕。然而,当时,谢氏家族中的其他子弟,都纷纷步入官场,并官居要职,例如谢尚、谢奕、谢万等人,谢尚更是官至镇西将军,只有谢安是整个谢氏家族中唯一一个没有入仕的人。作为妻子,刘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根据《晋书·谢安传》中的记载:
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青年时代的谢安,截至到四十岁,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风流潇洒,洒脱奔放,不喜欢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羁绊,所以隐居东山二十多年。可是,在夫人看来,这就是不务正业,无所事事,二十岁到四十岁,正是一个男人从青年迈向中年的二十年,是一个男人年富力强的年龄阶段,不好好“找工作”,干出一番事业,却终日游山玩水,着实有些不求上进。
刘夫人看到丈夫如此‘不思进取“,有一次,刘夫人实在忍不住埋怨了一句:“丈夫不如此也?”夫君难道真想一直这么逍遥下去,终老于东山吗?面对夫人的数落,谢安作何回答?只见,谢安用手捂住口鼻,小心翼翼地回复了简单的四个字:“恐不免耳。”放心,这倒霉事早晚免不了。那么,谢安为什么对出仕这个话题如此敏感,如此讳莫如深呢?至于这个问题,后文会逐渐提及。
后来,谢安的四弟谢万,因为北伐兵败,令晋廷丧师失地,北伐大业功败垂成。谢万因此被朝廷罢免官职,黜为庶民,谢氏家族的声势,也受到了影响,谢安为了家族的未来,不得不违背了归隐的初衷,在四十岁那年走出东山,选择了入仕。其实,在谢安出山的过程中,与刘夫人的引导也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谢安出山这一话题,会在下一章节有详细的介绍。
刘夫人是谢安的精神伴侣,这个桂冠,可不是随随便便给的。于妻子的身份而言,她是谢安的贤内助,对内可以教育子女,对外亦能辅助夫君。更为重要的一点,刘夫人不仅在人生道路上对谢安有指引作用,还在行为言谈上起到了规范作用,甚至有的时候,谢安都不如他的夫人,譬如,《世说新语·轻诋》中有一则故事:
孙长乐兄弟就谢公宿,言至款杂。刘夫人在壁后听之,具闻其语。谢公明日还,问昨客何似,刘对曰:“亡兄未有如此宾客。”谢深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