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半生功业,还保不住自家的五亩宅邸呢?其实,谢混的言外之意,是在指责桓玄,你一个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有什么资格,去亵渎大晋的国家柱石。桓玄自知理亏,只好作罢。
前文提到过,谢安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万人迷。而谢安的风流气度,则是构成“万人迷”的重要元素。甚至可以说,如果缺了风流,谢安就称不上是一个“万人迷”。
那么,谢安的风流气度,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江左第一风流丞相”的背后,又蕴含着什么独特的内涵呢?
首先,风姿。
谢安的风姿,究竟如何呢?记得前文说过,北周名将独孤信“侧帽风流”的故事,那是一个颜值担当与风度翩翩的典例。同样,谢安的风度翩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洛下书生咏”、“新会蒲葵”,便是很好的映证。
此外,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谢安的风度翩翩,这是鲁迅先生辑录的《古小说钩沉》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谢安小儿时便有名誉,流闻远国。慕容廆(一作慕容垂)饷谢白乂眊一双,谢时年十三。
这是谢安少年时代,与后来的前燕著名战神吴王慕容垂的一段交集。
慕容垂此人,在中国军事史上,可谓大名鼎鼎,堪称一代战神。他是东晋十六国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后燕的开国之君“成武皇帝”,十三岁随父征伐,勇冠三军,有勇有谋,曾经指挥燕军,击败了桓温的第三次北伐,后来,由于受到太傅慕容评的打压,被迫投奔前秦。“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趁着北方大乱,叛秦复燕,于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自立为帝,建立后燕。短短数年之间,慕容垂凭借着过人的军事天赋,就让后燕成为了一个“南至琅琊,东讫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的北方强国。
一个是勇冠三军的鲜卑第一战神,一个是温文尔雅的江左风流丞相。原本,他们的人生,本不该有任何交集,那么,谢安与慕容垂之间,究竟是如何产生交集的呢?
原来,谢安少年时期,便已饮誉中外,那个时候,不过才十三岁。谢安的美誉,也自然而然,传到了北方强国前燕国内。当时,年仅七岁的慕容垂,对谢安自然也是非常仰慕。于是,慕容垂便委派他人,送给了谢安一双“白狼眊”。“白狼眊”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白狼的皮毛所制成的装饰,经常佩在长矛上。年幼的慕容垂,以此表达对谢安的仰慕。
接下来,便要说一说谢安的颜值了,风度翩翩是一方面,而颜值则是另外一方面。那么,谢安的颜值如何?或者说,谢安到底长得如何呢?
如果,要在魏晋时期,举办“型男评选大赛”的话,谢安谢安石,绝对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魏晋第一型男、第一男神。有关谢安的颜值、相貌,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可以从文献、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推断出谢安的相貌。
不晓得大家是否还记得,谢安四岁时,桓温的父亲桓彝,对谢安的一句评价“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其中,“风神秀彻”四字,于谢安而言,可谓恰如其分。这四个字,既体现出了谢安的内在,又表现出了谢安的风姿。
可能是受了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还有魏晋风流的时代背景所熏陶,小小年纪的谢安,便有了后来风流美男子的基本框架。《世说新语·容止》中,也记载了一个介绍谢安颜值,以及风姿的故事:
谢车骑道谢公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
这是谢玄(谢玄死后被朝廷追赠为车骑将军,故称“谢车骑”)与别人谈论叔父谢安的一段记载,是谢玄回忆叔父谢安的故事。
每次,谢安出门逛集市时,从不大声喧哗。一般“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集市一向是热闹喧嚣的场所,大声喧哗也不算不分场合。可是,谢安偏不那样。每次外出逛集市的时候,谢安自始至终,永远都是庄重地静坐在那里,轻轻地捏着鼻子,左右顾盼神飞,一看便是一副意欲归隐山林,远离喧嚣的仙风道骨。
虽然,正史之中,没有具体介绍,谢安到底英俊帅气到何种地步?但是,从他的儿子谢琰、孙子谢混身上,似乎可以看到谢安英俊潇洒的身影。
谢琰是谢安之子,也是谢氏家族“封、胡、羯、末”四兄弟中的“末”,在“淝水之战”中,身为后军主将,为东晋朝廷打败前秦百万大军,立下了赫赫军功,受封为望蔡公。《晋书·谢琰传》记载,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美风姿”三个字,足以看出,谢琰继承了父亲谢安出众的风姿与气质。
谢混便更不得了,他是谢安之孙,谢琰之子。现在,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就与谢混有关。清华大学的校名,就是由谢混《游西池》中的两句诗得来的——“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后来,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为女儿晋陵公主挑选驸马,曾向大臣王珣,咨询意见,并举出了东晋历史上的四位驸马——刘惔、王献之、王敦、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