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却忆安石风流> 第一章 完美的奇男子(2)——千古风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完美的奇男子(2)——千古风流(4 / 11)

主婿但如刘真长、王子敬便是。如王处仲、桓元子诚可,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其中,刘惔刘真长此人,不仅是谢安的至交好友,与谢安更是姻亲关系,谢安的夫人刘氏,正是刘惔的妹妹,所以,刘惔还是谢安的大舅哥。王珣听皇上这么说了,立即首推谢混:“谢混虽不及真长,不减子敬。”

然而,非常可惜,刘裕后来凭借灭孙恩、平桓玄的赫赫战功,成为执掌东晋国政的新一代权臣。再到后来,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谢混“以党刘毅诛”,成为了刘裕建立刘宋,取代晋室过程中无辜的牺牲品,不幸死于非命。

元熙二年(420年),宋王刘裕接受晋室禅让,登上帝位,取代东晋,建立刘宋王朝。在举行受禅仪式的那天,谢混的族侄谢晦,向宋武帝刘裕提到了谢混:“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对此,刘裕也深表遗憾:“吾深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 (《晋书·谢混传》)“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其实,这句话,用到谢安身上,不是更合适吗?

谢安的风姿,从史书、文献中是找不到记载了。但是,通过谢琰、谢混父子两代人的风姿与气质,便能够看出,谢安的遗传基因,还是相当不错的。也可以想象出来,千年以前,风流丞相谢安石,是以一种怎样令人神往的风姿,呈现在世人面前!

谢安的身上,具备了魏晋名士具有和不具有的修养、学识与天赋。如果他当初没有选择出仕,踏足政坛,继续相忘于江湖,逍遥山水之间;或许,他会像陶渊明那样,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和隐士。

谢安善于写诗,诗才出众。然而,他留下的诗作,却是凤毛麟角。迄今为止,谢安留在世上的诗作,仅有两组八首诗。并且,谢安还时时不忘,在诗歌中夸耀自己的风采。譬如,就以谢安写给丹阳尹王胡之的一组诗《与王胡之诗》为例,这组诗共六首,就举他的前两首来说明:

其一

鲜冰玉凝,遇阳则消。素雪珠丽,洁不崇朝。

膏以朗煎,兰由芳凋。哲人悟之,和任不摽。

外不寄傲,内润琼瑶。如彼潜鸿,拂羽雪霄。

其二

内润伊何,亹亹仁通。

拂羽伊何,高栖梧桐。

颉颃应木,蜿转虵龙。

我虽异迹,及尔齐踪。

思乐神崖,悟言机峰。

这是一组经典的四言诗,也是谢安为数不多诗作中的经典之作。

“诗言志,歌咏言”,谢安的这两首诗,既写出了魏晋第一风流丞相那迷人的风姿、风采,又表达了谢安所向往与追求的人生境界:美丽、高尚。

“鲜冰玉凝”、“素雪珠丽”、“拂羽雪霄”,多么超凡脱俗,不落尘埃的迷人风姿,与曹植曹子建《洛神赋》中“罗袜生尘,凌波微步”的洛神仙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玄虚,一个则是现实。而“外不寄傲,内润琼瑶”、“思乐神崖,悟言机峰”,却是谢安所毕生追求的精神世界,温润如玉,逍遥如峰。迷人的风姿,再配上丰满、充实的内在。这样的谢安,有什么理由,不让人对他一见倾心,不对他的风采,心驰神往?

为什么如此强调谢安的风姿与颜值呢?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很浮夸、肤浅。

其实,在中国古代,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古代选官的四个标准“身、言、书、判”,颜值与风姿,是排在第一位的。

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相当注重风姿的。因此,有许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都是诞生在这个时期,潘岳、卫玠、王衍、沈约、北齐兰陵王高长恭......

《世说新语》的《容止》篇,就是一篇专门介绍颜值的故事集。比如,《世说新语·容止》中,就记载了一个“傅粉何郎”的故事: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何晏,是魏晋玄学的一个代表人物,也是一个著名的美男子。何晏其人,是东汉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孙子。由于其父何苗早亡,曹操便将何晏的母亲尹氏,纳为侍妾,又把何晏收为养子。后来,何晏更是娶了魏国公主。

据说,何晏长得很白,魏明帝曹叡刚开始还不相信,以为他是在脸上抹了粉,便想验证一下。有一天,正值炎炎夏日。魏明帝赏赐给何晏一碗热汤面吃,皇帝赏赐你只能吃。古代又没有空调,而且又是夏天,不一会儿,何晏就吃得大汗淋漓,于是他便用衣服擦汗,这么一擦,却显得何晏的肤色愈发白皙了。

在整个社会拼脸、拼颜值的大背景下,谢安不落俗尘的风姿,犹如一股清流,没有添加任何的漂白粉。清澈、干净、沁人心脾。在一片追逐虚华、浮夸的轻浮之下,谢安的这股清流,涤淌过了每个文人士子的心田。只有谢安这样雅俗共赏,不落窠臼的绝妙风姿与风流气度,才会真正地载入人心,为人所神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