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却忆安石风流> 第一章 完美的奇男子(1)——魅力与风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完美的奇男子(1)——魅力与风骨(8 / 10)

于谢安纵容谢家子弟虚华俗丽,奢靡放纵的行为,也有不少尖锐的批评。比如,先前,对谢安的功业,给予崇高评价的大唐贤相房玄龄,对于谢安的这一行为,包括他先前“期丧不废乐”的行为,毫不留情地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然激繁会于期服之辰,敦一欢于百金之费,废礼于偷薄之俗,崇侈于耕战之秋,虽欲混哀乐而同归,齐奢俭于一致,而不知颓风已扇,雅道日沦,国之仪刑,岂期若是!太保沈浮,旷若虚舟。任高百辟,情惟一丘。......为龙为光,或卿或将。

房玄龄的批评,不无道理。谢安的无动于衷,的的确确,开启了谢氏家族奢靡堕落的腐朽之风,也为陈郡谢氏一族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所谓有样学样,作为谢氏家族的精神领袖,谢安可以不遵礼制,不循礼法,随心所欲。同样,那些谢家子弟,也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任性胡闹。一个率性的长辈,带出了一群任性的晚辈。原本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孰知,事与愿违,结果却是:种瓜得豆。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谢安作为谢氏家族的家主,是谢氏一族不良之风滋生的始作俑者。这个责任,他难辞其咎。自从谢安、谢玄叔侄,相继去世,谢家的相权、兵权,被东晋司马皇室剥夺。谢氏一族的颓败,便已成定局。

尽管,在南朝时期,谢氏家族中,也涌现出了像谢混、谢灵运、谢晦这些在士林、文坛、政坛上,头角峥嵘的杰出人物;但是,谢氏之盛,已远不复谢安时代了,直到最终的销声匿迹。

后来,谢晦自江陵起兵,与刘宋王朝对抗,被宋文帝刘义隆派兵镇压,在押解途中,写下了《悲人道》一诗,在诗中,他曾经回忆起谢氏家族的鼎盛:

懿华宗之冠胄,固清流而远源。树文德于庭户,立操学于衡门。

同时,作为谢氏子孙,谢晦又对家族的衰败,表现出深深的无奈:

我闻之昔诰,功弥高而身蹙。霍芒刺而幸免,卒倾宗而灭族。周叹贵于狱吏,终下蕃而鏖鞠,虽明德之大贤,亦不免于残戮。

虽然,谢安对谢氏家族的奢靡浮华,以及谢家的衰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他的瑕疵。然而,瑕疵中也有一丝人性的光辉。

四十岁之前,谢安高卧东山,教习子侄,经常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子侄们树立榜样,注重培养子弟的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人格精神力量。因此,谢氏一族人杰辈出,诞生了像谢玄那样的军事天才,亲手创建天下第一劲旅——“北府兵”,且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威震天下。

所以,谢家子弟们,个个都是国家柱石,拱卫晋室国祚,不遗余力。尽管有那么一些奢靡虚华的行为,但自始至终,没有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没有像唐玄宗统治末期的杨国忠,把持朝政,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一群跳梁小丑,祸乱朝纲。

单凭这一点,谢安为谢家教育出了一门英杰,一门君子,无愧无悔!

尽管在南朝时期,从刘宋至南陈统治的年代,谢氏家族不断走向衰落,谢安当然有一定的责任,是他开了一个不好的风气。可是,谢氏的败落,也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

这个外部因素,就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社会影响力,正在逐渐下降,寒门庶族开始崛起。刘宋开国之君宋武帝刘裕,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刘裕一介布衣,却凭借着平孙恩、桓玄之乱、灭南燕、取西蜀、北伐后秦的赫赫军功,一步步崛起,与士族阶层分庭抗礼,最终取代晋室,建立刘宋政权。

因此,谢氏一族的败落,是士族阶层衰落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这是谢安所不能预料的。如果将谢家败落的责任,全部归咎于谢安头上,这对谢安的确有失公允,那是不公平的。

后来,谢玄在病重之际,向朝廷上了一道辞呈。在辞呈中,谢玄提及了叔父谢安平生对国家、社稷的贡献,以及叔父曾经的种种:

亡叔臣安协赞雍熙,以成天工。而雰雾尚翳,六合未朗,遗黎涂炭,巢窟宜除,复命臣荷戈前驱,董司戎首。冀仰凭皇威,宇宙宁一,陛下致太平之化,庸臣以尘露报恩,然后从亡叔臣安退身东山,以道养寿。此诚以形于文旨,达于圣听矣。(《晋书·谢玄传》)

作为魏晋玄学影响下的一位名士、隐者,谢安隐得风流,活得洒脱,享誉天下士林。

作为上可匡扶社稷,整理乾坤,下可驾驭百官,协调朝政的一代贤相,谢安广行德政,泽被天下,更在“淝水之战”中,力挽狂澜,谈笑间令百万强敌,顷刻灰飞烟灭;作为儒家正统思想背景下的一位教育家,谢安以身为范,循循善诱,为谢氏家族调教出了多少名垂青史的国家栋梁,留下了“芝兰玉树”的千古佳话......

“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当年一句坊间预言,让谢安走出了东山,一步步迈向了尔虞我诈的朝堂,成就了一代伟人的丰功伟业。从此,世间少了一位啸咏山林,高卧东山的风流隐士,却多了一位扶危平乱,护佑苍生的一代名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