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谢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或者说,如何用一个凝练的词,概括谢安一生的传奇,总结谢安身上的魅力与风骨呢?一言以蔽之,谢安的一生,与两个字息息相关。
这两个字,可以说是,谢安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谢安都能将这两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且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在后世史书中呈现出一个立体、丰满的谢安。这两个字便是——潇洒!
潇洒,是谢安的名片,是谢安身上独有的、鲜明的人格特征!其实,潇洒二字,不仅是现在的人,对谢安的定位。而且,当时的人,也是这样认为谢安的气质。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便足以说明,这是《世说新语》“雅量”篇中的一个故事:
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潇)洒。”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
这是谢安与王献之的一段对话。
王献之表字子敬,他的这个表字,与汉末三国时期东吴著名谋臣鲁肃的表字,一模一样,故称“王子敬”。王献之其人,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小儿子(第七子),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画家。与父亲一样,王献之在书法领域的成就,也是相当突出,与老爸王羲之并称“二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此外,王献之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还是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他的妻子,是简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又是大晋天子的乘龙快婿。
谢安与王家的渊源,相当深厚。王、谢两家,可以说是世交。谢安与王献之的父亲王羲之,是多年的至交好友。早在当年,谢安高卧东山之时,他与王羲之,便结为莫逆之交。并且,王、谢两家,又是儿女亲家,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嫁与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为妻。两家除了是世交,又是姻亲关系。
对于王献之而言,谢安与自己的父亲是至交,那么对自己来说,谢安就是自己的长辈,况且谢安名满天下,贤名远扬,备受士林阶层的推崇。所以,王献之还是非常尊敬谢安的;同样,谢安对于这个优秀的晚生后辈,也是相当欣赏。
有一次,两人一起谈论书法,谢安问道:“君书何如君家尊?”贤侄,你的书法和你父亲比起来,如何?如果换成一般人,肯定会说,我岂能与我父亲相比。可是,王献之却回答道,我与我父亲的书法,风格不同,各有千秋。
紧接着,谢安又说道,可外人却不是这么说的。王献之听后,不以为然,道:外人又是从哪里知晓的!(安又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故当不同。”安曰:“外论不尔。”答曰:“人那得知!”《晋书·王献之传》)
潇洒一词,便是王献之对谢安的评价。
有一次,谢安又与王献之,坐在一起聊天。由于两人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况且两人又是忘年之交,聊起天来也没有那么多的拘束。两人聊着聊着,王献之突然对谢安说:“公故萧洒。”意思是说,老叔叔,在当今世上,您估计是最潇洒的一位了。
谢安听罢,想不到这个晚生后辈,竟然会这样评价自己。但是,谢安作为一名长者,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顺竿向上爬,而是爽朗一笑,回答道:“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这句话是说,我并不是潇洒,但是你这么赞美我,我很高兴,老夫一向随心所欲,只是为了让自己身心舒畅罢了。
魏晋风流,造就了谢安的潇洒,无论是隐居,还是为官,他都隐得潇洒、活得潇洒,就连出仕做官也做得潇洒!谢安活了如此快意的一生,深知“轩冕”与“江湖”,其实并不矛盾,并不冲突。峨冠博带,鲜衣怒马,未必就要执着于功名利禄,蝇营狗苟;而闲云野鹤,一箪食一瓢饮,也未必要自怨自艾,天生低贱。
因此,纵观谢安一生的经历,隐居,他是一个潇洒的隐士;从政,他是一位潇洒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始终围绕着“潇洒”两个字。比如,故事开篇的那幅场景,在“淝水之战”前线战事胶着之时,身为东晋征讨大都督的谢安,居然镇定自若,与客人对弈下棋。当前线晋军大胜的捷报传来后,谢安看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小儿辈遂已破贼!”。送走客人后,他又难抑内心的兴奋和喜悦,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脚上木屐鞋的屐齿都碰断了。
这是何等得恣意潇洒,在潇洒的背后,是谢安的卓尔不群与至情至性,难怪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会这样评价谢安:
谢安石高卧东山,本无处世之意。而诸人每恨其不出,为苍生忧。及见登用,镇以和静,御以长算。苻氏率众百万,次于淮淝,京师震恐,夷然无惧色。指授将帅,大致克捷,劲寇土崩,中州席卷,江左奠安。岂非实之能副其名者乎?
从当初那个被桓彝盛赞的风神少年,到后来“系存亡于社稷”的江左巨擘,谢安的一生,充满了太多太多的传奇,他的风度令人神往,他的气质与魅力,令人一见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