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即使你是芝草和兰花,长错了位置影响大伙通行也得把你给拔了。汪道昆便回老家写诗作曲去了。<1
可见张居正属于看好你就给你个机会,你干不好就换人的类型!而且有人研究过了,张居正给机会也不是直接给,大多数是先让人去自己老家湖北干一段时间,干得没问题再提拔上来。<3这事儿在王世贞身上也发生过,但王世贞到了地方上选择…趁着地震写奏疏嘲讽张居正,说你老家地震了,都怪你臣权太盛,以至于坤维不宁!<1瞧瞧这态度,一看就知道不想跟张居正干了。张居正便又如他所愿,让他也跟汪道昆一样回老家玩耍去。1顾闲摸着下巴开始沉思。
这叫什么?
……湖北试用期没通过?5
虽说王世贞和他的老乡兼好友王锡爵都在张居正当首辅的时候齐齐上书唱反调,可在张居正被清算之后两人又是难得地出来说句话的人,大意都是“我虽然不赞同他的一些做法,但认可他对大明做出的贡献(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2
只能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坚持,谁都很难说服谁。比如顾闲就想不明白,张居正为了国事不愿意休假三年也没碍着谁,怎地旁人还非要他休假?可就是后来发生张居正“夺情"之事,许多人都选择退出改革队伍……
可见改革意志一点都不坚定!
顾闲又和张居正关心起张老爷子的身体健康来,问人家最近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
一问才知道,张老爷子都六十五了,再过个十年八年那不是七十好几吗?就是因为年纪大了不喜离乡背井,二老才会选择待在家中颐养天年。古代活到这个寿数已算难得,生死之事谁都不能避免,顾闲也只能表示自己也要给二老写信,叮嘱二老好好照顾自己!张居正已经知晓顾闲是什么性情,也没拦着。他续娶的王氏是本乡人,两家平时走动方便,有个什么需要帮把手的,王家妻弟也能过去帮帮忙。相比之下,顾闲却是连二老的面都没见过,他想写信就写吧。
顾闲也不离开,顺势就在张居正书房里奋笔疾书,不仅信中嘘寒问暖,还附带几份可能符合老年人口味的食谱。
张居正想起自己也许久没问候父母了,便也提笔写起了家书,还顺道让人去问了王氏一声,看看她要不要也给家里写封信,到时候一并捎过去。王氏得了消息,微微一怔。
女人出嫁以后,此生便要跟着丈夫孩子走了,少时朝夕相见的父母已有许多年没再见面,家中兄弟也是前些年过来拜访时才得以见上一回。她坐在桌前叹了口气,也叫人备了笔墨来。时人写信,时常以名或字自称,王氏落笔写了几句,竞觉得上头的名字有些陌生,想是已经许多年没人叫过了,连自己都不再熟悉。2王氏收敛心神,给父母讲起顾闲的事。
她家中也有弟弟,但不怎么成器,没考上功名不说,为人还有些嚣张跋扈。看看人家的弟弟,聪明,懂事,嘴巴还能说会道,做菜特别好吃不说,学习还天赋出众且刻苦认真,连几个孩子都被他带着格外上进!5再看看咱家这弟弟,不好好教导迟早会出大问题!王氏这般写完,又说起了软话,说是如果弟弟能定下心来考个功名,张居正这边也好给他安排安排。不说多高多好,总得有个正经差事才是,像现在整天在家胡混像什么样?2
如此这般苦口婆心地说完,王氏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她一个出嫁女,这么对娘家指手画脚肯定会遭人嫌,若不是张居正如今位高权重,她都得犹豫着开不开这个囗。
王氏写完信,又叫几个孩子分别给祖父祖母和外祖家都写了问候信,才一并拿去给张居正。她顺嘴问了一句:“怎么突然想起给家里捎信?”张居正道:“方才与闲哥儿聊天聊到了,顺带写一封。"他揉了揉眉心缓解忙碌了一整天的疲惫,又感慨了一句,“这小子的许多想法都挺有意思,就是太闹腾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