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食明> 第 44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4 章(1 / 2)

第44章第44章

读过了顾闲的策论,张居正又把余下的文章都翻了一遍,其中也不乏写得出彩的,比如张四维那份策论。7

张四维他舅舅王崇古是个进士出身却擅长兵事的厉害人物,先是去沿海抵御倭寇,后来又转战北边抗击蒙古,属于相当难得的将才。张四维受其影响,于边事也讲得头头是道,连张居正也得承认此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申时行与王锡爵这两个出身南直隶、同年考成状元榜眼的江南才子,写出来的文章也格外不错。大抵是与顾闲交好,对待这篇策论也格外用心。<1一篇策论虽不足以断定某个人是否可用,但也让张居正心里大致有了个底。傍晚张居正回家,就看到顾闲正跟郑大、张简修在捣鼓着什么。走近一看,只见顾闲不知从哪弄来个大瓷瓶,上头是个帽子似的瓶盖,底下是个圆筒状的瓶身,底下还有个可以拧动出水的开关。张简修好奇地拧动了那个开关,细细的水流便涌了出来;再拧动一下,水流变大了!

小孩子好奇心都重,张简修来回拧了好几次,才兴致勃勃地问顾闲:“舅舅,这是什么?”

顾闲道:“这叫做净水器!跟漉水囊一个道理,可以过滤掉水里的脏东西。1”早在刚到京师那会儿,顾闲便想到了这玩意,后来讲给沈春生听,沈春生就说交给他办。

顾闲一向万事不挂心,沈春生这么一说他就把这事儿给忘了。还是今天沈春生把净水器送来了,他才想起这一茬。

这也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玩意。

平时许多人也是先挑满水缸等它沉淀干净再用,至于喝茶的人事儿可就更多了,早在陆羽写《茶经》时便提到过一种叫做漉水囊的茶具,据说可以保证茶色清澈,并拥有良好口感!

这东西还是佛家苦行僧必备的“三衣六物”之一,古时和尚经常到处游历,路上喝水时常有小虫,便要随身携带漉水囊避免杀生。饮茶用的漉水囊一般用生铜打造出框架,里头加一层青竹篾编成的滤网过滤大的杂质,再裹一层青色细绢过滤小的杂质,外头再来点青绿色饰物点缀,又风雅又实用。

顾闲给张居正介绍起这个新式净水器,便给他从佛讲到茶。没错,此物也是古来有之,下次您请人到家里喝茶记得给介绍介绍!张居正……”

张居正道:“这又是你那朋友的新生意?"<1顾闲眼神游移了一会,才说:“不过是准备卖给达官贵人的新鲜玩意罢了,您若是愿意说两句好话自然最好。若是卖得好了,说不定还可以远销西洋,赚点洋银子!"<1

要是西洋净水器顺利卖给了西洋人,不就是那些食客所说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

瓷器和丝绸,那可都是西洋贸易中的畅销货!<1张居正道:“你这个年纪还是要把心思放在举业上,别整天想着这些旁门左道。”

自古都说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位。要不怎么商贾子弟都削尖脑袋想当官!顾闲道:“也没花多少心思,就是想到了才跟春生提一嘴。春生可厉害了,每次我只是那么一说,他回头就给弄了出来!"5提到自己的朋友,顾闲一脸的与有荣焉,仿佛正在夸的人是他自己似的。张居正因着顾闲的话对沈春生留了个印象,但也仅此而已。他点着头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张居正教育过顾闲,却还是让顾闲把它放到书房那边去,以便他平时煮茶用。<4

近来国事繁忙,他最离不开的就是提神醒脑用的茶了。顾闲暗自嘀咕,有的人嘴上说不要,行动上却很诚实。1张居正把顾闲喊去书房,跟他聊起今天交上来的策论。看徐阶的态度,里头许多举措哪怕挺不错,他也不会冒着失败的风险去推行。

但张居正也不着急,他才四十出头,有的是时间挑选适合去推行这些事的人选。<2

张居正对顾闲道:“你早些考个功名,许多事说不定还能自己去办。”顾闲道:“我才十几岁,哪能轮到我?回头人家御史参你一本,说你任人唯亲!″

他倒是不怕事,往后张居正真让他上他就上了,就当是去实地考察一下哪里能种出好吃的大米。

但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张居正还做不到说一不二,再多的想法也只能先想想。

何况他这话也不是空口无凭瞎说的,张居正那个叫刘台的学生就是弹劾他任人唯亲,说张四维逢年过节老给他送礼,他就提拔张四维进内阁!<5张居正对顾闲的话却有些不以为然,说道:“不任用自己信得过的人,难道任用那些专门跟自己对着干的家伙?”

顾闲听了颇为感动:“姐夫你信得过我!”张居正…”4

“你若是没把事情办好,我一样会把你换掉。”顾闲连连点头。

张居正也不是没看走眼过,比如他后来当上了首辅,同年汪道昆写信给他说”老朋友你当上一把手了,我想当京官”。张居正欣然答应,给汪道昆安排了个重要职位。结果有次他派汪道昆去巡边,汪道昆丝毫不关心军备如何,只一味地找些文人墨客往来酬唱,回来后写了篇文辞优美、内容空洞的总结报告。这对时常牵挂着边防事务的张居正属于不能忍的做法,于是批复了这么一句话:芝兰当路,不得不锄。<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