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胜,藏地传来大捷的消息?
此话一出,贾家众人反应不一。
尤其是王夫人和贾政的脸上,更是满满的懊悔之色。
若是早知道藏地能够如此迅速地平乱,他们早把贾宝玉塞进去,怎么说也能增添几分功劳和光彩,日后说出去,面上也能带点光彩。
可是……世上没有早知道。
反倒是现如今,宫中把贾环叫进去……又是为何?
要知道,在荣国公府的人看来,贾环可是和这次的藏地平乱之事,丝毫没有瓜葛,如今看来当真有几分不可思议的感觉。
但贾环却管不了荣国公府人的心思,只是有些遗憾,此时不能顺势分家,但转念一想,今日面见圣上,说不定也是解决此事的一个契机。
想罢,贾环抬脚便向外走去。
当然,在进宫面见圣上之前,还需要梳洗一番,整理仪容、否则就现在这个模样,想要面见圣上,未免显得有些惊世骇俗了。
宫中。
因着青海、藏地消息传来,整个京城,都被惊动了。
此时,朱红宫道上,马车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不少老大人步行其中,他们也是被康帝传唤而来,商讨藏地平乱一事的人马。
要知道,藏地平乱结束后,但实际上,对于本朝天子来说,事情……只不过是一个开始,除此之外,还有方方面面的事情要进行统筹合计。
就比如今日要商讨的,派谁留藏协理政务,包括清算准噶尔贵族,扶持准噶尔内部的亲近大乾的势力,还有加强青海防线,对于此次协助藏地平乱等蒙古部族,比如咯尔咯蒙古等嘉赏。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件事一
罗卜藏丹津。
此次藏地平乱中途,罗卜藏丹津突然叛变,倒是给大乾的军队,造成了不少困扰。
但是对于罗卜藏丹津的处罚,康帝还有几分拿捏不定,想要找人商议一二。
就好比现如今,关于罗卜藏丹津叛乱一事,朝中重臣争执不下,一方认为罗卜藏丹津早已有不臣之心,此番叛变,便恰恰能够说明其中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罗卜藏丹津又是和硕特部莫基人的孙子,从名义上来说,是青海到西藏为止,和硕特势力的合法顺位继承人。
此番大乾朝廷用七世达赖赖安抚藏民,而罗卜藏丹津作为青海蒙古领袖,对于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大乾朝廷若是能够借助其声望,啧有助于稳定西藏僧俗人心,进一步切断准噶尔的宗教纽带。简而言之,罗卜藏丹津意义不小,作用很大,但是此人脑后生反骨,俨然就是喂不饱的白眼狼。而在这帮朝臣中,真要说起来,贾环是顶立支持处置罗卜藏丹津,只因对于饿狼来说,萝卜和肉,永远是喂不饱的,想要驯服饿狼,只能用……棍棒。
真要说起来,雍亲王一派,都和贾环的想法,但是朝臣们倒是没在意,谁不知道,这四爷、十三爷、十四爷再加上这么一个贾环,可谓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眼下十四爷还在凯旋回来的路上,要说这仨想法一致,那俨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不过嘛……
等临走前,康帝却单独把贾环留下来了。
私下里,贾环算是四王八公的子弟,换而言之,也是康帝的自己人,面对这位自己人的康帝,再加上如今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康帝称得上是和颜悦色。
就见康帝转动着手中的扳指,微微后仰,靠在龙椅上,含笑开口道:
“贾环,此次藏地平乱,你功劳不小,朕有心给你一个嘉奖。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贾环闻言,就露出一副似乎有些愕然的样子,转而就低头开口道:
“陛下何出此言?便是燧发枪一事,也是那英吉利传教士拿出来的,臣不过只是顺手推舟、借花献佛罢了。要说起功劳……臣,愧不敢当!”
康帝笑了笑,摆手便道:
“好啦,若是没有你,那白谨言,当真能顺利呈上燧发枪吗?先前在江南一事中,朕便有心想要晋封你,只是那会儿时机不算成熟。但如今你推举的柳湘莲、白谨言,都是有功之臣,朕封赏你,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儿么?”
贾环仔细一想,突然深深一鞠躬,沉声:
“臣一不缺钱财,二来也有爵位在身,本不应该凭借皇恩,多加求取。只是如今……臣确实有一件为难之事。”
贾环说为难,那康帝还有点……感兴趣了。
就见他双手放在龙椅两侧,双腿大马金刀分开,转而身子微微前倾,便开口道:
“哦?你且说来听听。”
贾环当真一五一十,把今日在荣国公府发生的事儿,都说了个彻彻底底,这事儿本就没有避着人。且在荣国公府内发生,想要把消息瞒住,俨然是不可能的,倒不如老老实实,把事儿都说出来。说完今日所发生之事后,康帝脸上微微露出一丝沉思之色,于是眉头一掀,看向贾环之时,就有些似笑非笑,他眼光微闪,就对着贾环道:
“所以……你是因为心中不平,想要分家?”
要知道,在本朝之中,父母之中,嫡庶分明,十个手指还有长短,若是贾环因此说因嫡庶待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