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被他拐着弯挖苦。谢公,你多次违背朝廷的旨意,宁肯高卧东山,也不出仕为官,人们常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可如今,天下人又将拿你谢公该如何呢?
那么,谢安是什么反应呢?《晋书·谢安传》记载“安甚有愧色”。其实,谢安完全可以反驳,为自己辩白,以谢安出众的口才与辩才,驳倒一个区区中丞高崧,并不在话下。可是,谢安并没有那样做,他没有作任何辩白,而是选择了独自承受。因为谢安知道,此时此刻,再多的语言,只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谢安自己清楚在干什么,终有一日,他会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终止质疑之声,自己今日所为,皆是为了国家社稷、天下苍生。
就这样,谢安饱受天下士子的非议,顶着来自天下悠悠众口的千钧压力,踏上了前往桓府的入仕为官之路,从此开始了他后半生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直到他位居晋室朝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之位。
谢安进入到了桓温的幕府之中,那么,桓温对待谢安的态度如何呢?应该说,桓温还是相当给谢安面子,根据《晋书·谢安传》的记载,“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虽然,桓温是当朝权势熏天的大权臣,执掌晋国军政大权,可谢安亦是闻名天下的大名士、士林领袖。桓温可以在朝堂上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可是,对待像谢安这样的名士,还不得不放下身段,礼贤下士,更何况这是饮誉士林的安石先生。
所以,桓温征召谢安做自己的军府司马,估计多半也是看重谢安的才能与名望,将他招揽至帐下,相当于桓府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因此,谢安初到桓府,桓温表现得异常兴奋,为谢安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一切繁琐的形式主义过后,谢安与桓温二人,开始谈论生平,竟然整整谈论了一天,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而谢安正式入仕的这一年,正是升平四年(360年),谢安四十一岁,刚过不惑之年。而桓温府中的征西大将军司马一职,正是谢安步入仕途后的第一个政治身份。在四十一岁那一年,高卧东山二十余载的谢安,终于踏入了仕途,由此开始了他纵横朝堂,致力家国天下的后半生。
在经历了极其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斗争之后,谢安终于放下一切,放下虚名的困扰,于升平四年(360年)谢万丢官被废一年之后,谢安四十一岁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出仕,冒着与天下士林阶层分道扬镳的风险,迈入了一代权臣桓温的幕府,并且迎来了自己仕途生涯中的第一重政治身份:幕府司马。
那么,进入到桓府之后的谢安,究竟会经历哪些遭遇呢?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权谋诡斗、明枪暗箭?谢安肩负着振兴家族的使命而选择出仕,来到桓府的,他又是如何在风起云涌的朝局中苦心筹谋,一步步实现重振谢氏家族的使命,又是如何与杀伐决断的一代枭雄桓温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