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武侠修真 > 蛱蝶双影 > 第7章 入年驾

第7章 入年驾(2 / 4)

纪四、五十年代时期,发源于我区永湖镇并广泛流传于周边客家人居住地域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间歌曲。皆,是皆大欢喜的皆,因其人人都能唱、人人都爱唱,有皆唱之意,故名“皆歌”。又因主要发源于该镇的凤嘴、吊沥、彩塘等村,故称“永湖皆歌”。一百多年前,这几个村里一些会唱歌、弹奏的客家人自发组成乐队,一开始是在节假日自娱自乐,后来村里一些有钱人家遇上婚宴、寿诞、添丁等喜事,也会请这些乐队去唱歌助兴;或者请去为年纪超过60岁的老人逝世后做“喜丧”,祈祷逝者安息。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完善补充,永湖皆歌逐渐形成情歌类、生产类、嫁歌类、人情风俗类等数种词曲,并广泛流传到永湖镇周边客家人地方。

永湖皆歌演唱不受场地条件限制,使用快板式的词语,具有欢快的曲调和浓厚的喜庆特征,男女老少皆宜。它的歌词一般都是即兴创作,七字一句,两句或四句一段;词句简单,内涵丰富,歌词押韵,注重平仄声调,主音“6 1 2 3”,衬词不能变。它特定的衬词很容易吸引观众参与和互动,往往台上刚唱完第一句,观众就马上大声接唱衬词;台上唱完第二句歌词,观众同样大声接唱。永湖皆歌这种“一唱众和”的鲜明的特点,经常出现演唱者在台上唱、听众在台下跟着对唱的热烈气氛和场面。

永湖皆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清唱,也可以用乐器伴唱;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还可以分开对唱,众人伴唱。永湖皆歌最大的特点是:第一句歌词后,接着有一句衬词“金牡丹哪”;第二句歌词后,同样有一句衬词“牡丹花,一对鸳鸯赛凤凰啊”。如“阿哥有心妹有意(“金牡丹哪”),唔怕山高水又深”(“牡丹花,一对鸳鸯赛凤凰啊”)。第三、四句“山高妹会来开路,水深哥造船载人”。

说起“衬词”在皆歌当中的作用,既能成为皆歌的特色,又是美好喻意的体现,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歌唱的过程中还能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融入和融洽的感觉,有利于劳动者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衬词中的“金牡丹、牡丹花、鸳鸯、凤凰”等象征着富贵荣华、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使皆歌更增添无穷的魅力。

永湖皆歌的命运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时期,惠阳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习惯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劳动活动。永湖皆歌以最接地气的歌唱形式,“一唱众和”和即兴即唱的自娱自乐特征,非常适合群体劳动场面和大型集会活动,在那个时期,永湖皆歌广受欢迎。永湖镇还成立了专门的文艺宣传队,挑选优秀队员,撰写歌词、谱曲,到各村去演出,永湖皆歌红遍惠阳大地。

李瑜正仔细的看皆歌介绍,突然看见潘秀秀身穿粉色长裙,盘起的头发上插着一枝小小的桃花花枝,手里也是一枝盛开的桃花,今天的她美得像桃花仙子一样。她一出场就开始唱《转桃花》,李瑜赶紧找到歌词看,嘴里也跟着和唱。

《转桃花》

日头出来热辣辣啦呢(金牡丹呀)

涯带笠嬷转妹家(牡丹花)

妹妹出门转桃花哪

转到春雨润万物啦呢(金牡丹哪)

转过甜瓜与丝瓜(牡丹花)

妹妹出门转桃花哪

转过金风逢玉露啦呢(金牡丹哪)

转到明年背娃娃(牡丹花)

妹妹出门转桃花哪

呀嘿哟呵

係呵係

潘秀秀唱完《转桃花》,手里像变戏法似的变成拿着一把荔枝,转为唱《摘荔果》,曲调也很柔美动听。

摘荔果

六月枝头荔果多

呼朋唤友门前坐

客家乡民齐热闹

荔果红红又火火

摘倒荔果一萝萝

摘片阳光入心窝

摘取丰收好时光

摘得乡民乐呵呵

哎呀哟 永湖荔果甜似糖,生活红红又火火

潘秀秀的出场把李瑜的脑子震得嗡嗡响,特别是听见杨稳中说这两首歌词都是潘秀秀原创的,李瑜不由得惊诧了许久,把潘秀秀看作天人来崇拜。在她的心目中,潘秀秀不是人,是神,是大家的女神。之后不容李瑜细想,皆歌退场,春牛舞曲跟着登场。

“春牛舞曲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由当时的原惠阳县潼湖公社(镇隆当时属于潼湖公社管辖)根据传统客家山歌《春牛歌》,改编排练出一个“春牛舞曲”节目。发展至今,已成为惠阳客家山歌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而《春牛歌》起源于清朝中、后期的《春牛调》。起初只有曲调,没有歌词,后来才慢慢形成了反映镇隆客家人熟悉的耕种、除草、收割等劳动场面,以及丰收、节日、二十四节气等内容的歌词。《春牛歌》于清末民国初在镇隆大光、长龙、高田、井龙一带客家人群中流传开来。之所以被称为《春牛舞曲》,是因为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村里

最新小说: 大功勋科学家,奉旨穿越重启人生 假戏真做,不是,霸总你来真的! 美女总裁倒贴逼婚,不同意你想啥 王飞都市行 我身份刚曝光,你们就知道错了? 高武:我不是狙神 主播轻点撩,神豪受不了 毕摩老人 以念为桥 官宣离婚:遇见,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