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几十年不变……
斐潜点了点头,呵呵笑笑,又是闲聊了几句,然后转过弯,便是到了西尚书台的官廨之前。
随着骠骑大将军的职权的扩展,一些职能机构被切分出去,离开了大将军官廨,但是又有新的部门和人员补充进来,所以这个官廨左近,始终都是忙碌着,往来的小吏川流不息。
斐潜是从后院直接走进来的,所以还算是比较清净一些。当然也是为了便利一点,否则那些小吏见到了斐潜,少不得就要行礼而拜,然后前院的官吏又要出来迎接什么的,而前院办事之处本身就拥挤了,到时候不仅是小吏等人必然会是像围观珍惜动物一样围观斐潜,也会让许褚等护卫不好处理,驱赶这些热情激动的小吏么,显得斐潜不够礼贤下士,而放任这些小吏将斐潜围住么,又会担心出什么风险。
斐潜也很清楚前院和后院的区别,所以他直接选择从后院而进,显然就好很多了。往来的吏员书左大多都常常能见到斐潜,也不会有什么过激动作,行礼之后便是自行忙碌,并不会给许褚形成什么困扰。
斐潜走到尚书台后堂的时候,庞统和荀攸都在忙。
斐潜见了他们,也就摆摆手,示意他们先忙,然后自己在后堂坐下,翻看起这几天各地的行文来。从行文上来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毕竟对于当下的季节来说,各地官吏眼前重要的事情就是进一步的核对庄禾情况,毕竟对于农耕社会来说,粮食收成是最重要的红线。
粮食歉收,若是没有储备,不是代表着人均少吃一口,或是少吃一碗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真的有人直接饿死,直至饿死的人抵平了歉收的粮食,才算是能再次平衡下来。
过了一会儿之后,庞统处理完了手头的事情,从一侧也到了后堂里面。
斐潜从袖子里面抽出了那两封行文,给了庞统看。
庞统差不多快看完的时候,荀攸也来了,然后接着看。
看完之后,两个人都不由得沉思起来,一时半会没讲话。
『……』荀攸轻轻叹了口气,『陇右之所失,盖西羌之遗祸也……』
庞统点了点头说道:『然也。待陇右学宫成之,便可多有读书之人。』
斐潜沉吟了一下,没说对,也没有说不对,而是问道:『那么河东呢?』
『河东之事,易也。多备客栈事务,令驻兵卒,则可解之。』荀攸说道。
斐潜转头看了看庞统,发现庞统也是觉得荀攸的解决方式可行。
斐潜笑了笑,『二位,所言皆善,然治标不治本。河东陇右,非一时一地之事也。』
『治本?』庞统皱起眉来,『主公之意……非一时一地,那么就是人了?』
斐潜点头,然后对着庞统和荀攸说道:『你们两个说的确实都对,但是我想要说的是,不要站在一时一地去看问题……』
和这个问题比较类似的,在后世有句话,叫做山清水秀出人才,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句话对么?
对,但是也不对。
这确实是一个现象,但有谁能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只是就地理而论,以山川河流来标明区分出什么是山清水秀,什么是穷山恶水?
有些喜欢装模作样的家伙,比如汉代某些隐居客,就觉得山川河流,自然环境很好,就高调的宣布自己隐居了,但是隐居的同时,还可以参加各类『综艺节目』?
这些人宣称居住在山川自然之中,就可以感受到时间慢下来,让人祛除浮躁,然后表示这种自然环境对于诞生伟大的思想家,家极为重要,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说什么古往今来的贤者,隐者什么的,几乎都喜欢在山清水秀之地隐居……
言下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可就是这些人,在面对自己居住的山川,就是口称『山清水秀』,然后一转头却说某些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
意!
这明显就是屁股歪得不能再歪了。
其实民众的好坏,知识的多寡,跟山川自然有直接联系么?
河东和陇右,就是明证。
河东之前也是烂得不行,上郡九原云中一带的难民南下,大汉朝堂放任不管,眼睛一闭耳朵一堵,什么都当做没看见没听见,再加上河东内部还经常被白波黑山鲜卑匈奴劫掠地方,所以在斐潜还未开发河东的那个时候,能有多少读书人?又有多少人能读书?
现在河东读书人明显就比陇右多了好几倍。
山川依旧是河东原本的山川,河流也依旧是原本的河流,所以抛开其他因素,只是讲什么山清水秀,穷山恶水,不是歪着屁股耍流氓又是什么?
因此最为关键的并非是山水,而是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业发达,工商业繁荣,家中有钱粮,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读书,这才是决定了读书人的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