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三篇文章于半月后交付。诸位尊请洗耳恭听。”
京中令府主府,执掌令府之官于众人之前,侃侃而谈近半日备选官员的所讲所需,最后提了出题之说。
这出题之说也就是根据每人在文中的行文重点和视物重点分配官职,若是视物稍微略有偏颇也会被定三品至下的其他令府官员。
此次前来参与令府总查教导并接受题目的恰好四十人。
所以若是要成为令府总查,除了必要品学兼优外,还应有平衡之道,会平衡之法。
不过生而为人,总会有偏好与偏能,如此一来这令府总查便不是单有文与诚二字者可胜任。
“一为判别之能。判别之能乃众才之基,隧首篇文章名为《“对立”之辩》,辩法自寻。”
上任令府总查钱大人立于众人前,言辞铿锵有力,口齿清晰,逻辑紧扣,面上的褶皱却显出老者之温。
如今鬓角花白,却似将“一身正气”书于身上。
“二为学识之力,题名《学论》论出科目为安慧堂四大科目中自选其二,。所选科目需在题头书明。”
“切记,所论之是断不可虚空,悬浮。众学士做文前容我先下一言,悬浮空虚论者从官从职少有务实。”
“诸位学士常年苦读诗书,多有心高或不识现实真相而活于理想中之人。”
“今日说出这些也是见得诸位学士于文于理皆是顶尖,若是因为一时思虑偏颇出现问题,恕我不假思索按标准评判。”
面对如此威严,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信国官员制度为不产生勾结之过,数年后便会举办春考。
为甄选选才德兼备的贤能之人,找选京中最大学堂安慧堂足够资历者和各个地方高级学堂挑选足够标准之才入住京中。
春考标准,一是学识积累必须够。但学习资历不像北山国的标准必须要长——,只要拥有大量积累,即便是十几二十岁的人也可上官位。
不过资历善浅和年少有为不是对立之词,眼下捋顺逻辑谈论不是当下之急。
标准其二便是要耳聪目明,身无大疾。
传说信北国上一任灵王便是身有残疾,但从来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精通八卦之术。
自小受人重视且比上任北山王大上十岁,几乎是被北山王室上下当成信北王之长辈的所养所敬,因此从小也以长辈自居。
“北山先王同样将以长辈之礼敬这位长兄,北山先王刚刚登基之时便时常与这位灵王同议朝政,且有母妃为信人的信国先帝,当时的信王之位便是由他所提。”
张笑愚同王白二人还有一共同语言,便是都了解和习得过历史,并可以说是一向热衷。
王白自不用说,自小有老姨教之。张笑愚因自小学戏必了解真实史事,以顺利完成角色演绎。
而从文令府“艺”字要回戏本之事,同张笑愚熟知史书以史鉴之也是大有干系。其中事宜也非今日可说。
“只可以灵王这无意之举也害了他自己。”
“信地本就不是北山国祖宗之地信王谋反之时北山王根本没想杀人灭口。但顺势却牵连出了灵王私下与信王交流新政和从各国收入的理国思想,其中大都利于民而否于王。”
“而北山王由此震怒,拍案而起,信王有势力不便得罪,而一怒之下招人密谋暗杀灵王。据说皆用灵王行动不便之利,这样一来比下旨来的更容易些。”
据传闻,灵王长相可爱为人忠厚老实,每每信王以“旅游”为由下丹京等地给百姓讲新思想但将回之时信王便在府中备饭等候。
传闻二人其乐融融,但内种种已随二人皆逝无人再知。
只知信国建立后信王为灵王立了一“灵王碑”,在起兵处死北山王后抢回灵王被雪藏尸体后,埋葬于信国京中,而并没安葬进北山国皇陵。
并每年前去守陵七天,将灵王原本的北山国姓改为信王的分裂建立信国后的“李”姓,称他的同父同母但大十几岁的哥哥灵王为“李氏太上皇”。
不知究竟是不是由此导致,信王怕有才能之人受制过多,而身有残疾者更加容易受人控制。
总之这标准二便是必须身体达到标准。每每大行考试之时便会有“体测堂”让受式的学士们检查耳是否可听,目是否可视,足是否可行,体是否健康。
“题目之三。我再次强调请诸位仔细聆听。我提出的问题为“官与民意如何权衡”由此做文章。”
权衡。这位令府总查人品功绩有利有弊是不能妄下定论,但能有这样的想法,必是想向下面这些预备官员传达自己想法有,落实不到跟他关系不大。
考试题目朝廷不过目皇帝不过目不会使用,但凡朝廷觉得不妥,别说不会使用该题目,便是考官本人也不能亲用。
毕竟张笑愚他们那帮在道口闲唠嗑的骂令府的话多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