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菁菁当晚歇在了紫阳观,上好的厢房,被褥晾晒过,案上放置了香炉,里头点着白檀,清润甜香舒缓了紧绷的心绪。
何菁菁是真的累了,晚食没用两口就撂了筷子,揉着惺忪的眼回了房。魏暄亲自护送,到了厢房门口才站住脚,手扶佩剑微微欠身:“殿下且请安歇,臣为殿下守卫门户。”
何菁菁摸了摸鬓边的珊瑚发钗:“辛苦小皇叔了。”
魏暄莫名觉得何菁菁最后的笑容意味深长,看得人心口微凉,可没等追根究底,那心思比迷雾还令人捉摸不透的小公主已经迈过门槛,“砰”一声带上房门。
靖安侯不好去砸公主的门,只能退到檐下,就见崔绍匆匆走来,神色是罕见的凝重。
魏暄心知有异,挥手屏退旁人:“出什么事了?”
崔绍脸色阴沉的仿佛下一瞬就会暴雨倾盆:“宫中内侍前来宣旨,圣人召您觐见。”
魏暄一只手背在身后,拇指反复捏动骨节。
他对当今天子并不陌生,年幼时,靖安侯曾以“伴读”的名义在宫中住过两三年,与当时的太子、如今的圣人朝夕相处。彼时,还未加冠的少年最喜缠着魏暄,皇叔长皇叔短的,听得魏暄耳朵快起茧了。
少年人的情谊不可谓不深厚,可惜再深的情分也会被风霜消磨。即便双方颇有默契地维系着表面上的“君臣相得”,明眼人却都看得出,自打三年前北律犯边,圣人御驾亲征却遭挟持,险些叫开京城大门后,这二位就留下了心结。
“圣人性情刚愎自用,当初坚持御驾亲征,无非是为了掌控兵权,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反被北律人俘虏,留下洗不清的污点,”说起陈年旧事,崔绍颇有些不平,“圣人怪罪督帅没能及时救驾,却忘了玄甲军力抗北律南下,折了两万兄弟在阳和关外,连督帅都身负重伤,险些……”
魏暄背在身后的手突然捏紧,沉声截断他:“继明!”
崔绍应声闭嘴,但他知道,即便自己不提,魏暄也绝不可能忘记那段过往。
毕竟,在那一役中,靖安侯失去的不止两万生死相托的同袍,还有从小看着他长大、一向视其如父的长辈。
崔绍:“没有圣旨,只有口谕,宣您单骑入京觐见。”
他刻意强调“单骑”二字,唯恐魏暄意识不到这是场鸿门宴。靖安侯却不动声色,仿佛天子命他孤身一人入宫,当真只是为了吃一顿酒宴。
“知道了,”他转身往外走去,“既是圣人旨意,魏某奉诏便是。”
崔绍急了,快步追上:“督帅不能去!圣人摆明来者不善,您独自入宫,若是被强行扣下,咱们想帮忙都帮不上。”
“无妨。”魏暄站住脚,“明日一早,青砚护送公主回驿馆,你领八千玄甲军后撤五十里。然后,你替本侯办件事。”
他打手势示意崔绍附耳上前,低声吩咐了几句,惊得崔绍瞳孔骤缩:“督、督帅,您这是……”
“釜底抽薪而已,”魏暄神色平静,额外叮嘱道,“记着,加派好手,一定要确保殿下安全。”
崔绍知道厉害,神色凝重地应了。
***
没人比自小一起长大的崔绍更了解靖安侯,也没人比崔副将更清楚,三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事在魏暄身上留下了多深的印痕。
这些年,靖安侯如常掌军,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唯独积威日益深重。崔绍却有种感觉,这人最后一丝活气已经随着那两万埋骨关外的同袍耗尽了,留下的只是一具伤痕累累的空壳。
这是崔绍头一回见魏暄对某个人如此上心,也是他三年来第一次见魏暄撕开那层伤痕堆的“铠甲”,露出鲜活的一面。
即便是为了护住这丝罕见的活气,崔绍也要保住何菁菁,当晚便将厢房外的守卫加了一倍。奈何凡事总有意外,而崔副将没想到的是,过了子时,道观居然起了一场大火,他派去保护何菁菁的亲卫被分了一半前去救火。
等着急忙慌的众人回过神时,和宁公主所在的厢房已经空无一人。
“什么叫不见了?”崔绍被高温和烟尘熏得嗓子疼,冷不防听见亲卫回禀,惊得脸色都变了,“公主好端端待在房里,怎会突然不见?”
亲卫的反应不比崔绍强多少:“方才将军带人前去救火,走廊上突然闪过一道黑影,兄弟们还没看清,就被一股香味迷晕了。等咱们醒来,公主、公主已经不见……”
亲卫脸色羞愧,人高马大的身量,恨不能将自己团成一团,找个地缝塞进去。他们是靖安侯麾下精锐,征战沙场所向披靡,谁料却在这小小的道观里阴沟里翻船,将自家主帅的脸面狠狠砸在地上。
这事不能提,较真追究起来,当夜值守的亲卫都得自刎谢罪。
崔绍正要命人搜寻山头,另一名亲卫匆匆赶来:“将军,已经查清了,有两处起火点,一处是后院柴房,一处是观主起居的院落。”
崔绍听说两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