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还不算完,因为烧制过的石灰还残留着没被烧化的硬块,妇人们还会用竹筛再筛一遍,只留下石灰粉,耗时一周妇人们才将石灰弄完。
等这些都做完时,三个矩形状的大土坑也已经挖好了。
慧娘和村里的孩子们一样好奇,乌泱泱的一起围在河对岸的土坑边。
她只见过水井,这还是第一次瞧见蓄水池的模样,下窄上宽,呈阶梯状,一层接着一层十分深长。
阿爹说这是三个蓄水池当中最深最大的一个,更幸运的是这底下正好有一处活水,这样也不用从河里引水储存了,因此徐爷爷临时改变了策略,将池口缩小,池地再往深处挖,倒像是挖水井一样,只是这口水井更大更宽而已。
徐老爹和村里的老人分别守在这三个大土坑处,安排大家动工。
汉子们将挖来的白膏泥沿着水池底部一直到四周池壁都敷上厚厚的一层,同时也要避开池底的活水口,要是把它也一块敷上了白膏泥,可是要被柏叔狠狠骂一声“蠢小子”的。
汉子们用麻绳把石块一一吊到池地,再沿着水池四周比划着石块的大小和位置,石块大了就现场敲打,叮叮咚咚捶打石块的声音从池底传来,回荡在整个土坑里。
土坑上面的汉子们紧接着又将桐油倒进石灰里翻拌均匀,一桶接着一桶用麻绳下放到池底,这个时候很是考验汉子们的臂力了。
要是再加入糯米浆混合,粘性和防水性会更好,不过糯米珍贵,即便大家有也舍不得用来修水池。
不过有桐油就已经十分难得了,它也是很好的粘合剂,桐油不光可以用来当灯油,而且用桐油刷门窗还能防水防虫,在山外面桐油可是不易得的。
也就是在山里才能拿出这么多桐油,要是在外面顶多只有黄泥和石灰。
汉子用砌刀撬上一坨石灰糊,均匀摸在每块石块四周,每贴上一处石块,便有汉子拿起木杵敲敲打打,让石块与白膏泥之间、石块与石块之间贴合得更紧实。
一块接着一块,一层接着一层,大大小小的石块拼凑起整个池底和池壁。
贴完石块,徐老爹沿着水池一处一处慢慢看过去,瞧见还有石缝的地方,立马用石灰糊填补上,将所见的石缝都填完后,水池差不多就完工了。
等太阳将石灰糊晒干后,池底的水慢慢渗出来也有浅浅的一层了。
最后由六个强壮的汉子抬起四块长长的石板将水池盖住,石板上再搭上一层妇人们合力编织的巨大芦苇席,这样虫子和落叶也不会掉进水里,等到河流干涸时,掀开一块石板便可以打水了。
就这样一直忙活到月底,村里的三个蓄水池才修建完毕,徐老爹的心也不慌了,饭都多吃了一碗。
村里的小孩也都被一一叮嘱过,不许到水池边玩耍,更不许捣乱,要是有人敢往里面撒尿,小心竹条炒肉,屁股开花。
被自家阿爹阿娘捏着耳朵再三叮嘱后,村里的小孩哪怕再贪玩,见到蓄水池都要绕得远远的,就怕被误以为捣乱进而吃上一顿板子。
大人就更不用说了,哪个心里不明白这蓄水池的重要性,尤其是看到红薯地那条小河沟断流后,现在大家每天路过蓄水池都要掀开芦苇席朝里面望望,看见池里的水又比昨天多了一些后,大家才放心离去。
不光这样,大家现在进山不管是挖野菜还是打猎,只要是发现了有地下水的地方,大家都要用手上的工具,刨出一个土坑来,再捡些石块填起来围成一个个小水洼。
慧娘家也新添了两个大大的石缸用来存水,这是阿爹和姨父带着表哥们一块进山一点一点凿打出来的,只要一次挑满三缸水,她们一家半个月的煮饭和饮水就够了。
阿爹还特意给冬生哥也凿了一个石缸,阿爹说冬生哥小小年纪就没了父亲,这石匠活没人教,他肯定不会,得给他也备上一个,要是他家里只有一口缸,一人一狗铁定不够使。
阿爹此举获得了阿娘的一顿猛夸,难为阿爹也有这么细心的时候。
忙完这些,还没来得及停下来休息,大家伙又开始忙活着秋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