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公主,策集开篇便点民为政本,不知公主可否详细说说。”
惊羽立定,声音清亮:“以微计,民以税养国,国以法行政,自然是民为政本;以宏计,世上未有无民之国,自然也不可能有无民之政。”
“民心所向乃国之所向,但民众百万,心意未尽相同,所以国之所向有时会同民之所向截然相悖,所以说民为政本,但不可为为政之人之终。”
弘文馆大学士听后,不置可否,又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那请问公主,为何在第五十九篇中又阐述说商法需松,但商税需增。”
惊羽泰然自若:“商税乃国库的主要来源之一,商人本身地位低下,若商法甚严,则无法促人行商,若商税过低,则国库空虚,其中如何平衡,六部大人胸中必然有章程。”
就这般一问一答,辩到最后,连惊魄在内的殿内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
惊羽以一对多,丝毫不见怯意,哪怕被点出有些许观点过于激进或者保守,文风过于华丽或质朴,也只是欣然应下承认不足,收放自如,以八岁稚龄,却颇有大能之风。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惊魄能明显看出来,父皇和几位学士对惊羽的文采是绝对承认的。
这种承认或许有一部分是因为她的年龄和性别,但是她自己本身的才华,绝对是其中最为重要的。
听着惊羽心满意足的声音,想到今日在御书房内堪称一绝的论辩之景,惊魄的心都是软的:
“是啊,恭喜你了,大秦的长安公主。”
惊魄的声音充满了感慨和欣慰,伴着风送到惊羽耳朵里的时候,她仿佛是终于看到了终点,放心的任由自己身体上的疲累将自己带入了无意识的境地。
整整一年不眠不休宵衣旰食的努力,惊羽不仅获得了帝王的承认,也获得了文人代表的承认。
有女大才如此,帝王龙心大悦,当即令人拟旨。
一允惊羽日后无禁出入宫廷,成为大秦帝宫第一人;
二赐名惊羽百篇策集为《长安百策》,令人印制多份,请天下读书人共阅;
三封惊羽为长安公主,享帝都长安食邑。
莫说大秦,往前三朝,不论皇子公主,皆莫有以帝都为封地,足见惊羽荣恩厚宠。
这也是帝王为何今日请了弘文馆大学士和几位翰林学士的原因之一。
帝王略输文采,若只是完成同惊羽的约定,他便稍微看一下她的文章就可以了,但是他有感惊羽绝不会仅仅止步于此,便请来他们做个见证。
惊羽毕竟乃皇家公主,身份高贵,他将惊羽的文章传扬出去,哪怕碍于皇家威严没人敢在明面上说什么,但是也必然会有一小部分人怀疑其真实性。
毕竟惊羽的年龄摆在那里,若无证据,绝对会有人怀疑这是皇室请人做的文章,好为公主扬名。
但是经此当庭一辩,弘文馆大学士和几位翰林学士便知惊羽绝对有真才实学。
腹中有乾坤,心中有文章,岂是能通过抄写便得来的,经他们的口,惊羽才名必显。
皇帝没想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他的嫡长女,惊才艳艳,本就是该宣扬的天下皆知。
只是他格外爱护惊羽,所以才会多想一步,以防她名声有疑。
帝王心思惊羽虽然懵懵懂懂,但是早已入朝办事的惊魄看的分明。
今日他进殿看到那几位大人的一刻,他就大概知道了帝王的打算,一为考校,二为扬名。
惊魄背着熟睡的惊羽,陈侍陵云甚至是小蛮都想上前代劳,但是都被惊魄拒绝了。
他的妹妹已经快要乘风起,他想多陪她一会儿。
但是,哪怕再为惊羽感慨欣慰,惊魄也不能否认,在内心深处,他的确生出了一点幸而惊羽生而为女子的庆幸来。
惊魄也是奇才天纵,从小有神童之誉,但是长到现在,他也不敢说自己的才华能和惊羽相提并论。
他比惊羽强的绝对不是才华,而是基于年龄的经验和智慧而已,还有就是那只容大秦太子所修的帝王之术。
还好惊羽是女子,是公主,所以她有这般才华,惊魄只会欣慰,不会忌惮。
他一路将惊羽背回了昭和宫,皇后已经等的很久了。
她从早上一直忧心到了现在,从惊羽入宣政殿的时候就派了人时刻盯着,刚刚才收到惊羽申时才从宣政殿内出来的消息。
还没来得及打发人去接,就又收到惊魄已经带着公主在回来的路上的消息,于是赶紧去了宫门口等着。
她还不知道今日御书房内的辩论结果如何,只是下意识的想到,今日惊羽出门的时候未进滴水,在御书房内待了四个半时辰,等会儿惊羽回来的时候该是如何的饥渴难当啊。
本来今日不是进宫请安的日子,但是惊风实在是担心今日的结果,于是昨日生辰之后他索性就在宫中住了下来,等今日得了消息再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