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不卑,神情自若,侃侃而谈,胸有成竹,腹有乾坤。
惊魄今日全程见证,甚至自己也参与了考校惊羽的过程之中,深知今日惊羽的表现有多么的令人震撼。
不说旁人,就连他自己,在八岁之时,定然没有此般的胆识见识才华能力。
惊羽心力耗尽,但是精神仍然是好的,身体上的疲惫并不能掩盖她此时极其兴奋的心情,她只是身体太累了。
一整日水米未进,又经过了如此强大的脑力对抗,莫说是她一个八岁孩童,便是一个成年人也未必能撑的下来。
惊羽趴在惊魄的背上,这是大秦尊贵的太子,他的肩上扛着的是大秦江山,但是此刻,他也心甘情愿的背起了这个小小的孩童。
她累极了,但是大脑仍然极度兴奋,她的声音响在惊魄的耳际,是那般的自信与欢畅:“皇兄,我成功了。”
是啊,她成功了。
一年之内看完了整整六百本书,做出了一百篇策论,在大秦帝王和大秦最有学识的人面前显示着自己的才华。
哪怕是连最不为权贵折腰的弘文馆大学士以及翰林学士,在经过整整一日的考校,以及看过那一百篇策论之后,也不得不承认,皇家的这位嫡长公主,具不世之才,怀惊韬伟略。
此等时候,惊羽的年龄和性别,在如此出众的才华面前,都不是问题。
惊羽很累,虽然激动,但是能发出的声音并不大,只是这般声音,也足够惊魄听了个清清楚楚。
明知道惊羽看不见,但是惊魄还是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他的小妹妹同所有的皇家公主都不相同,她绝对会成为大秦历史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帝王同惊羽的约定是让她在一年之内读完六百本书,并且交出一百篇不亚于《君民论》的策论,这样她便可以获得将来可以随时出入宫廷的权利。
而不经上禀便随时出入宫廷,是连惊魄在内所有皇子甚至都没有的权利。
今日在御书房内,皇帝全程在场,也是最先浏览惊羽那一百篇集结成册的策论的人。
帝王喜怒不形于色,仿佛只是匆匆看过,之后就令人将那本册子传给在场的大学士和翰林学士。
惊羽的行文风格并不华丽,言简意赅,颇有一针见血之感。
因此每篇策论并不长,多为两三百字的短篇,长篇也有,但是数量并不多,几位学士传阅着看过,耗时并不长,最后才传到惊魄手上。
皇帝今日叫惊魄过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考校惊羽,让他坐在这里,更大的目的是安惊羽的心。
他到底还是心疼这个长女的。
所以当看到几位学士都看过文章之后,也未等惊魄阅完,便宣布他们可以随意向惊羽提问。
皇帝军功起家,说实话,文采并不出众,也因此更喜欢能一针见血的提出观点的文章。
从他登基以来科举殿试皆偏向有此类文风之人,不过若有文风华丽的让他阅之欣然之人,他也不会厚此薄彼。
翰林学士有三位,其中最年轻的那个显然养气功夫还未到家,并不能像帝王同几位前辈那样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在阅读的时候脸上便写满了震惊之色,甚至时不时的就要去看站在中间八风不动的惊羽,意外之意仿佛溢于言表。
于是,在帝王允许他们可以向公主提问的时候,这年轻的翰林学士迫不及待的就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不知公主年岁几何?做此策集花费几时?”
惊羽本来都做好了面对几位学士极为刁钻的评论和提问的准备,没想到最先上来的居然是这么个问题。
一时稍微愣了下,但还是瞬间镇定下来回答:“昨日刚过八岁生辰,阅文积累共计一年,集文成册耗时六月。”
她是皇室公主,在帝王面前不好自称本宫,但也不必向翰林学士行大礼,女子礼在这个时候更不适合,便刻意省略称谓,只答问题本身。
眼看着那翰林学士因为她的答案瞳目微张,满是不可置信。
皇帝叫他们过来考校惊羽,并没有同他们说帝王和公主之间的约定,他只以为这策集是公主从启蒙到如今所著的所有文章。
哪怕如此也十分令人震惊。
毕竟,面前站着的这位,是货真价实的八岁孩童,连字迹都还带着稚嫩,但是文风却已经十分成熟老练有自己的风格了。
文人看文章,第一眼看的是字,最后一眼看的也是字,但是看的最深的,绝对是文风。
去年令惊羽在文人口中横空出世的《君民论》他也读过,同今日这百篇策集一对比,的的确确乃一人文风,但是行文之间绝对是更加行云流水收放自然,是肉眼可见的进步。
听完惊羽的回答,那人下意识的就想继续说点什么,但是他身边的另外一个翰林学士阻止了他,示意大学士已经准备提问了,让他注意一点。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