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雪停了,苏云和黎肃早早起来,黎肃出门租借牛车,苏云走进小厨房开始揉面,准备两人的早餐。
摆摊的小生意收入不稳定,有时候运气好碰到大客户一次性买下摊子里所有的竹筐,就能早早收摊回家,有时候运气差,在寒风里蹲上一上午,也卖不出一两个。
所以苏云做早饭的时候多揉了些面,做一个面片汤,剩下的烙饼,路上带着,饿的时候吃。
待面片汤沸腾可以出锅时,黎肃正往租来的牛车上放竹筐。
“哥,先吃饭吧,吃完再弄。”苏云往院子里喊了一声。
“好。”黎肃放下东西,搓手走进小厨房,“好香啊。”
“大灶里温着水,你打一瓢净净手。”苏云抿唇一笑,将一锅面片汤倒进汤碗里,再撒上一层葱花,香气扑鼻。
黎肃洗完手,擦了桌子摆碗筷,汤碗摆在桌子中间,两人根据自己的食量拿勺子往碗里添。
“苏娘子在家吗?”一道响亮的女声从门外传来。
苏云放下碗筷,起身去查看,只见李家媳妇儿背着一背娄冬笋,站在黎家院子里。
“李姐姐这是?”
“唉,昨日里挖了些冬笋,我男人去镇里上工还没回来,我寻思着冬笋再放就不新鲜了,厚着脸皮想蹭你们的车一起去镇上卖。”李家媳妇放下背篓,喘了两口气,又道,“我家瓜娃昨天夜里开始发烧,我婆婆那边照顾着,要是这些笋子能够卖出去,也能给瓜娃抓点药回来。”
瓜娃是李家的小孙子,苏云去李家做针线活的时候见过,小脸圆圆的,很是可爱。
“车上还有位置,正好一起。”苏云搬来一个板凳,请她坐下,“瓜娃现在还烧着吗?要不要请个大夫看看?”
“烧退了些,还有点低烧,浑身没有力气,蔫蔫的。”李家媳妇接过她的凳子,道谢后坐下,“你先去忙你的,我自己在这坐坐。”
“李姐姐过来一起吃吧,饭刚刚做好。”
“不用不用,我吃过了才出门的。”李家媳妇连忙摆手拒绝。
粮食珍贵,除非帮了什么忙,人家做东请吃饭才去,否则就是完全不懂礼数了。有孩子的人家,父母都会耳提面命,去别人家玩时候,到了饭点就赶紧回家,要是赖着脸留下来吃饭,回家绝对会被父母赏一顿“棍子炒肉”。
苏云也不勉强,和黎肃吃完早饭后一起往牛车上搬东西。
锁好家门,黎肃驾车带着她们缓缓前往清水镇。
雪天出门的人少,路上没有几个人,路过村口的时候,乍见一个女子沿着路边慢悠悠走动,十分显眼。黎肃奇怪地瞄了一眼后便不再关注,刚好错过那女子拋过来的媚眼。
苏云和李家媳妇坐在后面,看了个清楚,李家媳妇凑近苏云耳边低声道,“那女的就是张寡妇。”
不知怎么的,苏云突然感觉心里都堵得难受,闷闷的。
*
一行人到清水镇的时候,时间也不算早了,赶上集市最热闹的时候,街头巷尾都摆起了摊子,买卖吆喝声此起彼伏。
这个点,集市中心没剩好位置了,黎肃将车停在集市入口处,就近找个空位摆摊,将一只只叠起来的竹筐卸下来。
李家媳妇也不愿再进去,干脆就在黎肃他们旁边摆起摊,吆喝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包着头巾的妇人,一手挎着篮子,一手牵着鼻涕糊脸的小娃,来李家媳妇的摊位上问价,“这冬笋怎么卖?”
“一文钱一颗。”李家媳妇见生意来了,连忙笑脸相迎。
“怎么这么贵?前面一文钱能买两颗。”妇人撇撇嘴,放下竹笋,转身要离开。
“大姐,别走,算你两文钱三颗,这笋刚挖的,新鲜得咧。”李家媳妇急了,忙拿起竹笋剥开笋衣给她看。
“确实新鲜,我挑这三个吧。”妇人停住了脚步,拿起原本就看中的那只竹笋,又挑了两颗,付钱后满意离开。
“唉,这年头赚点钱真不容易。”李家媳妇坐回自己的小马扎,捶着酸疼的腿抱怨,“满大街都是笋,这玩意又重又不值钱。”
“谁说不是呢。”苏云只能应付着说,其实她之前也想过去挖点竹笋来卖,被黎肃制止了。
冬季难熬,穷苦的人家存量吃得差不多了,只能天天往后山挖笋来卖,换点米粮。人人都是这个想法,所以笋价越来越低,一大筐也卖不了多少钱。
去挖笋,不如省点力气和黎肃一起学编竹筐,苏云深以为然。
黎肃他们都摊位也渐渐有了生意,后面又断断续续来了几个人,有问价后走人的,也有讨价还价的,黎肃觉得价格合适就卖了。
日头渐渐升高,气温暖和了些。
李家媳妇的冬笋已经卖得差不多,准备收摊,“你俩什么时候回去?”
苏云看了一眼,还剩一半的竹筐竹编,对李家媳妇摇摇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