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地瞟了黎肃一眼,让黎肃有几分心虚,“我下次轻点。”
多挖了几次,黎肃就有经验了,可以不伤笋衣的把完整的竹笋挖出来。
苏云在跟在他后面,将竹笋一个个规规整整的放进背篓里,码规整点,可以留出许多空间装笋。
新鲜的冬笋粘着泥土,散发着混合里泥土和竹笋香气的独特味道,很是诱人。
“回去咱们煮锅笋汤尝尝。”黎肃扶着锄头柄歇息,打开随身带的水壶,喝里几口温热的茶水。
苏云点头,抬眸却发现有几滴茶水顺着黎肃点下额滚过喉结,往衣里去了。
“渴吗?哥带了水,你喝点。”黎肃塞紧瓶盖,将水壶递给他,“水是热的,喝几口暖暖胃。”
苏云并不渴,但还是接过水,打开瓶塞喝了两口,再递回去,脑子里不受控制的闪过一个想法,刚刚她喝的不会是黎肃喝过的地方吧,这会不会太亲密了。
黎肃没想那么多,休息够了,又开始挥锄头,将地底下的一颗颗冬笋都刨了出来。
“差不多了,咱们回去吧。”苏云看着满满一地的冬笋,背篓都装不下了。
黎肃放下锄头,却是挖了挺多,“我先背一趟回去,你在这休息会儿。”
今天挖笋的人还挺多,黎肃并不担心苏云一个人会在这里出什么意外。
这样相互配合,很快黎家的院子就摆满了冬笋。
留了一部分自家吃,黎肃联系了收笋的人,驾车拿上称到黎家上门收。
虽然这次挖了很多,但笋不值钱,黎肃他们也只卖了三百文钱。
村民也没指望能靠挖笋发家致富,一来笋价格低廉,二来冬笋采摘难度大,需要强壮的劳动力,加上冬季寒冷,路不好走,背着一大筐竹笋下山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所以有的人家甚至不愿意赚这个钱。
“你家院子里还有这么多竹筐,卖吗?”小贩付了钱,看见廊下堆着许多竹筐,“你自己编的,多少一个?”
“大的二十文,小的十八文,小竹篮十文一个,你要哪种?”黎肃点好钱,递给苏云,将这两日编的东西搬出来放到院子里,“这些是这两天刚编的,我要是放在集市上卖,大的要卖二十五文,小的二十文,不信你可以去镇上问问。”
编竹筐也是个费力活,要将竹林的竹子砍完扛回家,片成长条,耐心编制,很是耗时。
那小贩本来想再讲讲价,见黎肃满脸写着最低价的表情,干脆成交了。
“大的我都要了,小的拿两个,竹篮拿一个。”小贩常年去各个村里收东西,倒腾到其他地方变卖,竹筐是刚需品。
“一共两百零六文。”小贩扒拉了一下算盘,“买你那么多东西,给我抹个零呗,二百文得了,我帮你再同行那里宣传宣传。”
黎肃编制的竹筐还算结实,价格又低廉,绝对受同行的青昧。
“行。”黎肃收了钱,帮忙把竹筐放上小贩的牛车,“下次来村里收山货,那种价格好知会一声,我常年进山,瞧见了就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