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离开牌坊中学之后,快两年没与他们联系。王厚义背着他们卖掉王李村的房子,悄悄迁移江汉农场后,别说来看他们,连信都没有一封。
王加根不清楚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父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们。就算他和方红梅有一千个不是、一万个不对,他们的女儿欣欣何错之有?出生到现在,爷爷奶奶连一句祝福的话语都没有。她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春节,也没有办法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
王李村是回不成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祖先留下的房屋,已经成了别人家的。方湾菜园子村呢?虽然那里有一群相亲相爱的人们,但那栋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太窄小,敬文、敬武、腊梅都回家后,根本就腾不出地方供他们住宿。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决定哪儿也不去,就在牌坊中学过年。这里虽然孤寂简陋,但毕竟是他们的家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他们只能把这里作为安身立命之所。
从内心里讲,加根希望这里是他们的暂时栖身之地,而非长久生活的地方,更不应该是他们最终的归宿。什么时候能够离开这里呢?将来能不能跻身城镇,到条件更优越的地方去呢?
他心里没有一点儿底。前途一片渺茫。也许,他们只能呆在这里,一直到退休,到耄耋之年,最后走进坟墓。
“哪里的黄土埋不得人!”同事们常说的这句口头禅,使王加根感到人生的无奈和凄凉。看看身边吧,黄老师、张仲华、肖玉荣、宁海涛、邹贵州这些中老年教师,不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了大半辈子?而且极有可能就这么一直过下去。全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数以百万计,很多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不如牌坊中学,他们照样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既然别人都能够爱岗敬业,你为什么就不能安贫乐道,心无旁骛地扎根乡村?
这些道理王加根都懂。他并不嫌弃农村教师这份工作。凭良心讲,他还是非常喜欢教书的。如果他是单身一人,无牵无挂,让他在哪儿都行。问题是,他成家了,有老婆,有孩子。他必须尽到一个做丈夫当父亲的责任。
方红梅不满足于现状,欣欣上不了幼儿园,进不了好的学校,他怎么能够袖手旁观?他必须努力奋斗。这种努力,当然不是拉关系、走后门,通过不正当的途径。他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眼下,他努力的方向:一是好好教书,做出成绩得到领导的认可,争取调到条件好一点儿的学校。二是业余创作,写出较好的文学作品,争取改行到□□门工作,或者到报刊编辑部当编辑。这两条路都不好走,很难成功,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无望中去寻找希望。
想起这些,王加根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该写什么对联。他抱紧女儿,急急地回到家里,铺开红纸,提笔一挥而就。
上联:无路可走索性另辟蹊径
下联:有家难回干脆再立寒门
方红梅看过,觉得不怎么样。大过年的,又是“无路可走”,又是“有家难回”,晦气,不吉利。
王加根却坚持要这么写。
他说,春联只要体现真实处境,表达真情实感就行,跟吉利不吉利没什么关系。为冲淡悲观气氛,横批相对比较乐观:车到山前。
“随你便吧!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欣欣交给你了,我去睡觉的。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方红梅懒得继续讨论,进卧房休息了。
王加根把写好的春联摊在客厅地面上,等墨汁干了好贴。然后,抱起小摇车里的女儿,开始唱神歌催眠。
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他们的除夕夜是在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度过的。跨年时,王加根还到门口放了一串鞭炮。
大年初一早上,他们睡到自然醒。睁开眼睛,还是不愿意起床,两个人都懒在被窝里,与同样在被窝里自言自语的欣欣说话和疯闹。
朦胧中,听到有人敲门。
他们非常惊讶,慌慌张张地穿衣起床。开门一看,竟然是一大群学生。有王加根班上的,也有方红梅班上的。
他们个个穿着新衣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见王老师和方老师出来,大家或拱手作揖,或弯腰鞠躬,口里道着“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王加根和方红梅赶紧回礼,招呼学生们进屋。家里的凳子太少,先来的几个学生坐下后,后来的就只有站着。
方红梅端起桌上的果盘,让学生们吃糖果、瓜子和花生。
欣欣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高兴起来,“哥哥”“姐姐”地叫着,站在小摇车里手舞足蹈。
平日冷冷清清的家里骤然间如此热闹,王加根真有点儿不适应。他赶紧把电视机打开,一会儿去倒开水,一会儿去找板凳,手忙脚乱的。方红梅整理完卧室,进厨房撬开炉子,烧水下饺子。
学生们一个劲地推辞,或者拽着她的衣服,说不麻烦了,说他们在家里吃过早饭,有的还借口要去其他地方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