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我在北宋当妖道> 第126章 道相吴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章 道相吴晔(1 / 3)

第126章 道相吴晔

赵佶于道教而言,是个狂信徒。

他内心也许未必有多少怜悯百姓的慈悲,但本质上却十分在意自己的功德。

关于成仙这事,承载着他太多的理想。

所以从本心而言,他就想杀杀杀————

可是现实的情况,却有太多的阻碍。

北宋有些十分奇的制度,比如“官当”与“赎铜”制度,意思就是当官的犯了错,可以以他的官职抵罪,以罚款抵罪。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贪官,他可以用他贪污来的民脂民膏,去抵御自己的贪污之罪。

这在于后世之人看来,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可这种滑稽的制度,却堂而皇之的出现在生活中。

这也是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的表现之一。

也就是说,赵佶就算有心想杀那些人,却很可能因为某些制度,变得功亏一篑。

当然,如果皇帝愿意按照百年来的潜规则,弄死这批人是可以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流放,流放到蛮荒之地,让他们自己病死————

但这种做法,终归不太爽快————

吴晔感慨,难怪士大夫们都怀念宋朝,这简直就是文人的天堂啊。

不象后世某年,某些人刚想复刻一下,就被朱元璋杀得干于净净。

赵佶还在纠结,在本心和传统间,他决择不定。

这不是一个能轻易改变的现状,北宋虽然没有一个【不杀士】的祖训碑文存在,可这套精神内核是一直贯彻下来的。

究其根底,是因为太祖皇帝建国的时候,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武人跋扈、政权更迭如走马灯的混乱局面。见证了数十年的血腥,人们渴望和平。

抑制武将,重文抑武的国策变得自然而然。

文人治国,造就了北宋璨烂的文化,可是过于注重文人,却也炼成了北宋武功不行的精神内核。

而如今随着百年的发展,前期的那种君臣同心的局面,因为利益集团的不断壮大,也显示出其有害的一面。

宋朝的皇室笼络士大夫,获取了百年的政权方面的安全。

但君王与士大夫共同食利,也将这个国家掏空得差不多了。

如果不能改变某些制度,想来就算没有靖康之难,依然也会有其他问题。

百年了,某些默契也该逐渐打破1

吴哗没有提点赵佶,这本来就是一个突然出现的考题,也是他乐见赵佶自己去挣扎,解题。

养成,不是养成一个傀儡。

而是看他成色如何,能爆发出什么样的潜力。

“百善孝为先,若是先祖有训,此身为陛下人间之身,遵从祖训也是应当。

可若不是,陛下神霄天主,为何要受人间规则所困?”

话到这里,就已经太多了。

吴哗找个由头,起身告辞。

赵佶独自留在原地思索,末了,他让人找来纸笔,尤其是铅笔,开始画画————

光与影,阴与阳。

赵佶今日,灵感爆棚,平日里他有些不理解的画面和构思,此时却能具象化在画纸上。

等到画完。

赵佶放下手中的铅笔,只是慢慢地欣赏那幅画————

皇帝已经几天没露面了。吴哗乐得清闲。

他就守在东太乙宫那座小院中,教教徒弟,整理科仪和未来的道教规范。

作为如今道教的第一人,吴哗住在东太乙宫的每一天,都是对李静观巨大的考验。

——

这尊大神在,李静观很多时候睡觉都睡不安稳。

毕竟谁希望这一亩三分地里,有个领导天天睡在卧榻,若他愿意享福还好,可吴晔的生活一直十分朴素。

就算如今他已经是皇帝最宠幸的道士,还是掌握天下道门的人,也依然如此。

这导致了,李观主平日里想要吃顿好的也不敢,睡在他观主的大院里又睡不安稳。

所以他干脆搬到吴哗附近的一个小院落,这样才能好过一些。

“通真观还没修好吗?”

李静观对着身边的人抱怨道,此人是林灵素,作为在东太乙宫居住了三年的道士,他跟李静观的关系还不错。

相比起吴哗的可望不可及,林灵素明显更为亲近。

李静观的抱怨,引得林灵素一笑。

吴哗只要还住在东太乙宫一天,李静观估计就睡不安稳。

但他崛起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连皇帝都没来得及给他安排一个栖身之所o

尤其是他封金门羽客之后,吴哗再住在东太乙宫,已经说不过去了。

林灵素知道李静观的心思,笑道:“快好了!”

“本来打算往大了建,但陛下考虑到先生的特殊情况,已经着人赶工,先建好一部分!

所以李观主再等半个月,应该就可以了————”

“倒不是烦先生,而是————”

李静观朝着吴哗居所的方向望去。

“而是,为他看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