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家父刘寄奴> 第258章 封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8章 封国(1 / 3)

破晓之际,鸡鸣声迭起,天色渐而明朗。

城门处,守卒一反往日睡眼惺忪的作态,一对浓眉瞪得极大,且时时刻刻遥望着远处呼之欲近的仪仗。

早已披上玄铠的将领从墙道上迅疾赶下,高声提醒着摩下士卒。

言语间,又令其排列在两侧,将大门敞开到再无间隙可趁。

“天使将至,尔等挺身肃立!”

士卒听着将领文绉绉的训斥,嘴角不自由地微微扬起,但好在这是瞬间,他不敢在今日这至关重要之时露丑。

王弘王长史昨夜领着从建康北上的仪队至霸城休憩。

从扬州北上,明明走襄阳过武关更近,但王弘免不了要到彭城、梁郡郡城雎阳城游察一番,继而过豫州入司隶,他没有大张旗鼓,也未曾故意遮掩,可中原司隶,乃至河东士族皆已嗅到了味。

仪队愈发接近,为首装饰着璀灿金玉地辂车在这灰蒙之际显得光芒万丈,在其前,八匹健硕高大的玄马并列驰行。

在其后战车上,三名着虎纹甲盔的勇士直挺而立。

在一辆辆车乘两列,足足有三百名勇士披甲执锐,行路时,手脚近乎一齐,显然是在私下演练多时。

王弘策马而行至城门前,缓缓下马。

将领纹丝不动,见其将信令递出,郑重的看了两眼,遂双手递还。

仪队入城后,一名名士民若无其事的巷闾钻出,年轻人脸色诧异,好奇不已,人群之中,几名老叟抚着长须,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作态,旁人询问,却不敢言。

奈何人群愈发繁多,总有按耐不住显摆自己博学多闻者,在嘈杂声之中津津乐道。

“你可看到那八匹黑马?”

“自然看见了。”

“你可知这马匹作何用处?”

青年急躁不堪,连连询问,老叟招架不住,只得说道:“依老夫所见,此为九锡其一。”

晨曦通过槛窗,照拂在屏风上。

刘裕徐徐睁眼,腾挪出手,将褥上白淅藕臂轻轻搭放在下,假寐良久后,方才坐起身来,穿起衣裳。

塌上,姚氏无了依靠,轻轻的摸索了一二,秀眉微微蹙起,待她从朦胧中窥见那高大的身影后,默默的收回了手,低着头,将被褥拉起。

“嘎吱”一声,刘裕推门而出。

他在门前眺望着云间,倾刻后缓步来到正堂。

“主公!”

一众文武早就齐聚在大堂内外,纷纷向刘裕作揖行礼。

刘裕微笑着颔首以应,即而步入堂中,安坐首位之上。

“王长史已入城,仪队半刻钟后将抵,仆早前遣人知会孔公,他老——闭门不纳————”谢晦轻声说道。

“无妨,季恭淡泊名利,不好礼事,用不着强求。”

语毕,刘裕转而看向案侧的刘义符,见其处变不惊,神情也随之而淡然。

起初在彭城时,刘裕便与众文僚商议,议论这国号一事,楚为桓玄所用,要再以彭城一带作为封地的话,宋最为契合。

宋国之都在睢阳,现为梁郡郡治,以往昔国号,将彭城乃至将沛县函盖在内的,且与江左文理契合,唯有宋。

其素有“八水过宋”之称,若论水利,与江左无异,春秋战国时,商业兴盛,百工居肆,尤为富饶。

彭城南贾苏州,北贾临淄,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若能好生经营,未必不能重现当初之繁荣。

天下之地何其广袤,国都设立于彭城,也不防碍刘裕治理别地,现今司隶、

关中为首要,若刘裕受封,可置相国打理封郡。

当然,这与往常别无一二,只是多了个挂名而已,纵使无此声名,各地方官僚也依然是刘裕所委任。

正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宋国,也只不过是为将后做个踏板罢了,奈何众僚所视珍重,盼望已久,都想推着刘裕赶忙踏出最后三步。

事实上,刘裕是有意动与些许急切,但也仅此而已。

自起家以来,他一直十分谨慎,每迈出一步,皆要待到立稳后,留下深深印痕,才肯抬脚往下一步迈进。

这不单是做给天下看的虚与委蛇,而是为了将根基打牢。

堂内,似谢晦这般欣激者终究是“年轻”,如郑鲜之般的“老人”,知晓刘裕不会在此受封,故而平静的多。

晋廷欲委任刘裕担任太尉时,都要几次三番下诏请求,直至其推脱不下才受任。

刘裕不会过于着急,关西诸国未克,兵戈不止,他也难以安心回京受禅。

他之所以如此谦恭,盖因司马昭弑君一举,遗祸百年。

司马昭篡魏时急不可耐,甚至乎在众目睽睽之下,当街杀曹髦。

曹丕篡汉时,好歹也是以礼相待刘协,吃相绝无此难看。

刘裕走受禅让那一路,无非效仿魏晋。

抛开司马氏劣迹不谈,自人臣封国公,继而封王已成阔道。

曹操先封魏公,再封魏王,只差临门一脚,却不愿背负骂名,病逝后曹丕继王爵,受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