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家父刘寄奴> 第256章 治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6章 治道(2 / 3)

肆,待到宽松了,便似同雨后春笋般冒出。

效仿的人多了,法不责众,刘义符也不会拿他们怎样。

事实上,他本意是为解乏,征伐了一载有馀,仗要打,乐也要享,人都是自私的,自己都不愿意过好日子,又怎会一心一意的使百姓富足?

刘义符并非圣贤,徜若有一日百姓富足,国库充盈,兴一番功利土木也无碍。

钱财就是用来花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于后继者最贵的不是库中囤积如山的粮食金银,而是一个足以使国家长久的制度,以及一套优秀的才人班底。

《通考》:古今称国之富者,莫如隋。”

隋朝够富了吧?也经受不住杨广折腾,刘义符穷极一生,想必也经营不到隋朝那般的家底。

洛阳含嘉仓,甚至于比金墉城还要宽广,称是粮仓,其是粮城。

隋末义军攻克洛仓,任由百姓自取粮食,取后,因为实在拿不下,以至于道路上遍地皆是,饶是如此,亦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现今刘裕北伐,算上仆役辅兵共计二十馀万,一年下来,往年囤积耗费去半数以上,若同杨广般,征伐个高句丽都要动用百万军民,南方早已乱作一团。

苻坚若不征集百万人马作赌,即使淝水之战败于晋军,大军尚在,北方还乱不了,他与王猛的积蓄全部当作了赌注,就为在生前成就问鼎天下的功名。

如“他”于龙舟中同嫔妃嬉戏,又能花费几何?

昏庸享乐不假,但也未施暴政。

念及此处,刘义符思忖了片刻,正色谏言道:“儿于郊野时,见农夫们已尽数割获粟谷,去岁儿令司隶之民播种冬麦,供以自给之馀,尚有馀粮支持前军————”

刘义符见刘裕微微颔首,顿了下,继而说道:“关中地广人稀,儿以为,可以不用过于在乎肥力,闲置的荒田多达数千顷,待羌民迁离,空馀下来的田地便更多,现今种冬麦,来岁夏秋时收获,再种粟稻,届时轮地耕种,既可一年两收,又不伤及地力,一举两得之,父亲以为如何?”

“好事,你若不提及,为父差些便忘了。”刘裕微笑道:“我这便命敬仁(王修)携令于王尚,让他派遣田曹尚书等督促,尽快在入冬前抢种,切不可眈误了。”

漕粮运转不支时,本是作为接济一方的司隶却先行施以援手,熟悉农事的刘裕知晓后,对刘义符之策赞不绝口。

天下人不喜吃麦,比起粟稻,不论是蒸着吃还是煮着吃,口感都难以恭维,老爷们不喜吃,自耕农不愿种,佃农无自主权不能种。

还是那句道理,供需关系决定着市场走向,农夫生活根本不可能全靠收获的谷物,吃穿用度,后三者便需卖前者倒卖后所得,麦无人愿买,价钱便随之低贱,粮价本就动荡不已,富裕时,粟都卖不好价,更别提麦了。

谁家会愿意劳碌一年去种贱麦呢?

此事,还是得由肉食者们发声,从京兆至各郡县才会为了政绩律法实施,并非是刘义符到田地里喊几句口号,农夫们便自愿种麦。

种了冬麦,无有官吏愿给他们置换新田耕种,地力缺失,粟的亩产少了,光有麦,虽然饿不死,但凭白多干两三月农活,到头来卖粟麦的钱相差无几,岂不是白出力了?

有这功夫还不如受征当役夫、工人,至少还包吃包住。

这些农事刘义符往昔皆是一知半解,还是得亲自到市场、田野里去亲眼看,亲耳听,才能在不波及农户生计的情况下实施。

自古以来,君主好心办坏事者彼彼皆是,王安石变法便是明例,地方的不稳定性因素太多,一国之疆土,十数州、百馀郡,你怎能保证官吏们都能秉公执法?

现今大军驻在关中,刘裕的一众文武,加之秦国降臣,掌控雍州并不是难事,人手充足,此举措施行后,忙是忙了些,可为官者再如何忙碌,还能比庶民过得贫苦?

自庆功宴过后,郑鲜之一等总算是消停了,赏功过后,诸多政务压在肩上,不得空闲。

忙点好啊,忙点就无闲遐与同僚争斗,无闲遐清谈论道,无暇宠纳妾室,刘义符如是想到。

文臣们忙,反之,一众武将倒是休养生息,陶冶情操了起来。

譬如沉林子,三番两次的拜访颜延之,不知情者,甚以为他有别的癖好,也并非怪旁人猜忌。

其人不好酒色,不喜财物,正直的格格不入。

“将士们的遗骸————令奴仆制件素衣,明日随为父出城送行。”刘裕沉声说道。

“恩。”刘义符应道。

语毕,刘义符又与刘裕“君臣对奏”一番后,方才离堂至院中歇息。

行至半途,正想回院中站桩锻体的刘义符见姚氏领着婢女欢欢喜喜地于池塘边击水捕鱼,游乐之中,痴笑声连连不断。

见此一幕,刘义符顿生艳羡之意。

他每日皆不忘学习经略之道,乘车驾马时,也在深思可行之处,现今颜延之教导他,已无当初从容,大多时候还是负责挑阅经典,批注,供其习读,忙碌中,一时辰都要掰成二时辰用。

当然,入关这些时日本他也不必这般繁忙,只是心神按耐不住,腹有良策不献,似蚁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