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家父刘寄奴> 第253章 兴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3章 兴业(2 / 2)

的葬品有何分别?”刘义符戏谑道。

郭行怔了怔,颔首以应。

“我见过长安富贵人家用的瓷器,相较于会稽所制之青瓷,品相难以言说,不单如此,譬如纸张,也不如江纸所产的匀称柔和。”

顿了下,刘义符感慨道:“这百年以来,关中落伍实在太多,秦军所用之兵戈,更是远不及我军之兵戈,长安的铁匠,甚至不知何为灌钢?”

说着,刘义符再次提开壶盖,往其中洒了些茶末,用竹筷环搅一二,继而盖上,朝向蹇鉴说道:“将你的佩刀解下。”

蹇鉴听着两人谈话,脑中一头雾水,听得刘义符呼唤,缓了片刻,方将佩刀递给刘义符。

刘义符又向屋外的甲士取来刀刃,置于阁外木栏上,以光亮作比,侃侃而谈道:“你看我军所用之刀,锐利锃亮,远要比秦刃坚硬,更易破甲。”

灌钢法并非是现今才出现的,早在后汉末时便有记载,只是一直尚未普及罢了。

王粲所撰之《刀铭》载道:“销逾羊头,镤越锻成,乃炼乃铄,万辟千灌;丰隆奋椎,飞廉扇炭。”

通俗来说,就是将消融带有杂质的生铁液灌在熟铁上。

所谓百炼成钢,有了灌钢法,产量提高的同时,军械也得以改进。

晋军看似皆是步卒,可他们却有天下最坚硬的甲胄,最锋利的兵戈,杀伤力最强的弓弩,以此对抗铁骑。

骁勇士卒固然稀缺,但要少了甲胄军械,与乡野百姓的区别,无非是芥根粗壮与否。

刘义符还特意左右互搏,劈砍刀刃,直至蹇鉴那一柄的刀锋微钝,才归还于二人。

“北伐缴获的军械不计其数,甲胄暂时还可用着,这些刀剑该要回炉重铸。”刘义符沉吟片刻,道:“铁匠、工匠稀缺,需花钱征募,今日回府我会与父亲说,甘旨楼盈钱,暂由你管着,待有所富馀,拨给陈默半数,另半数也用于征募。”

郭行还未应,刘义符又道:“我所征募的工匠,同治军,在精而不在多寡,寻些年长技艺精湛的,有些器物,需他们试造。”

“唯。”

建康左右尚方刘义符顾及不到,秦廷遗留的尚方,皆是虚职,他昨日去视察一圈下来,不见能人。

那尚方令还是韦氏子,一问三不知,也就懂得仪器玉石。

火药彻底研成不知要多少载,鸟统什么的他都没指望,倒不如专注于刀剑甲胄更为实在,等赵玄克天水,他便要扩军。

即便把司隶的那批工匠迁到长安来,人手也不大够,光是为玄甲刻麒麟纹就是个细活慢工夫,快不了。

祥纹虽是装饰,但也是有作用,例如鲜卑铁骑的骇人面盔。

杂军见此图案,认出这支精锐,多少也会动摇一些士气。

念此,刘义符也想为麒麟军士刻造一副面甲,即便不能攻心,作防护也好。

流矢直射脸上,大都一命呜呼。

死一人刘义符都心疼,更何况铁骑冲锋无需开阔视野,待到游射迂回时再将面甲摘下便是。

刘义符拧开茶盖,将三沸溢香的茶水倒入三杯瓷盏中。

至茶水歇凉后,刘义符提盏抿了口,笑道:“你们尝尝这茶。”

郭行作揖举盏,蹇鉴举盏一饮而尽,啧”了几声后,憨笑道:“仆还没吃出味来。”

刘义符见状,直接将茶壶递给他,后者也不推脱,对着壶口饮了起来。

“世子这煮茶法,仆闻所未闻,茶汤清而甘甜————”郭行错愕评点道。

“炙烤乘凉后,碾成碎末——————

“世子是从何处学成——此法?”

郭行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先是炒菜,又是这炙茶,怎百行百业皆涉猎匪浅,往前根本不见他有这般奇思妙想。

“长安长安,我既欲长安于此,自要闲中取乐,民以食为天,菜肴与茶汤日日不可或缺,民生改善,习性皆是耳濡目染所成,公卿们做什么,士人效仿,再到庶民,豚肉作炒菜味美,便会有百姓养豚为生,豚若养的好,产肉要比其他禽畜多得多。”

言罢,刘义符饮着茶水,静静望着远处喧器市口处的一辆辆马车行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