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咸鱼的她,被大领导盯上后> 第199章 复盘与前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9章 复盘与前瞻(2 / 3)

建议初稿——但培养出的对政策的敏感度、理解力,现在在社科院做应用对策研究时,全都用上了。

那段经历,无形中给我加了分。”

周砚深没有接话,只是目光温柔地看了她一眼。

继续往下读:“优势3:体制内沟通协调能力与政策叙事能力?”

林窈解释到:“就是用政府官员能听懂、愿意看的方式表达。例如他们关心结论、影响和方案,而非复杂的模型细节。”

听到这里,他微微挑眉,看向林窈,故意拉长了语调,带着点戏谑问:“哦?用政府官员能听懂、愿意看的方式表达?那如果是周书记这样的政府官员呢?”

林窈被他问得脸一热,嗔怪地瞪了他一眼,随即又狡黠一笑,抬手勾住他的衣领,轻轻向她拉了拉,迫使他的脸靠得更近,然后用气声在他耳边说:“比如……周书记现在心里在想什么,我大概能猜到哦?”

周砚深眸色一深,顺着她的力道又凑近了几分,鼻尖几乎要碰到她的,声音低沉而危险:“那你说说看,我现在心里想的是什么?”

林窈看着他近在咫尺的俊脸和那双深邃眼眸中跳动的火焰,心跳漏了一拍,强装镇定地松开他的衣领,轻轻把他推开一点,抿嘴笑道:“我猜啊……周书记肯定在想,我老婆怎么这么优秀,又漂亮又能干,真是捡到宝了!”

周砚深被她这自夸又俏皮的样子逗得低笑出声,无奈地摇头,重新站直身体,手指轻轻的刮了下她的鼻子:“你啊……”

语气里满是纵容和宠溺。

他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目光回到文档上,快速浏览了后面关于其他几个优势例如团队管理能力。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文档末尾一个标着“待定/纠结”的区域。

“这里……”周砚深指着那部分,语气带着询问,“你在犹豫什么?”

林窈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陷入思考的认真:“唉,感觉每一次深入的思考,都像是在做选择题。特别是涉及到未来一年的具体行动计划时。”

“拿不准?”周砚深摆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嗯,”林窈点点头,“怀孕期间我的首要目标是‘求稳’。一切以宝宝和我的健康安全为第一前提。”

“这是自然,也是必须的。”周砚深语气坚定,握住她的手,“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你冒着风险去拼。”

“我明白。”林窈回握住他的手,“所以,我目前的计划是,休完产假,调整好身体和精神状态后,想向所里申请新的研究项目,尝试自己带团队做。”

她顿了顿,眉头微微蹙起,“但是,现在让我纠结的点在于,具体路径的选择上。”

她指着屏幕上“待定”区域里列出的两个选项:“一个是申请院里或者更高级别的‘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这种项目通常体量小一些,更适合独立研究者,是练习独立负责项目全流程的最佳平台。

另一个,就是直接申请所里或者市里的常规研究项目,这类项目通常需要组建团队,更考验带队伍的能力。”

周砚深看着那两个选项,若有所思:“听起来都很好,有什么不好选择的?是想同时进行?”

“对!”林窈有些懊恼,“我知道最好的规划应该是聚焦,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的精力可能不够用。

但我又觉得这两个方向都很有价值,都不想放弃。‘青年课题’能夯实我独立研究的能力,而带团队做项目则能更快地积累管理经验和扩大影响力。这就导致了纠结。”

周砚深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给出建议。他沉吟片刻,目光重新扫过文档前面关于“优势”和“已参与项目”的部分,忽然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点醒的意味:“窈窈,你似乎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式。”

“嗯?”林窈抬眼看他。

“你在纠结是选择独立完成‘青年课题’,还是带队做新项目。但是,”周砚深的手指在屏幕上“已参与核心项目”那一栏点了点,“你似乎忽略了你现在已经身处一个高水平的核心项目团队之中了。

刘所长牵头的这个‘数据要素’课题组,本身就是一个重量级的、需要持续深化的核心项目。你在这个小组里,不仅仅是普通成员,你承担过报告的核心执笔工作,负责过关键的数据建模和分析,你的贡献有目共睹。”

他顿了顿,看着林窈的眼睛,缓缓道:“你在这个项目里积累的经验、建立的信任、展现的能力,其价值和挑战性,未必就低于独立完成一个青年课题。”

林窈听着他的话,眼睛一点点亮起来,仿佛一层迷雾被拨开。她喃喃道:“对啊……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总觉得‘独立’和‘带队’是必须通过申请新项目才能实现的目标,却忽略了我现在所在的平台,本身就在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

周砚深看着她恍然大悟的样子,微微一笑,继续分析:“至于你担心的精力问题,在这个现有的大项目框架下,反而更好协调。你可以根据产后的精力和时间情况,与刘所长沟通,动态调整你在项目中的参与深度和负责的模块。

你之前积累的信任资本和展现的专业能力,足以让你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