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咸鱼的她,被大领导盯上后> 第199章 复盘与前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9章 复盘与前瞻(1 / 3)

周砚深看着屏幕上那四个加粗的宋体字——《职业规划》,微微有些讶异。

他直起身,揽着林窈的肩膀,目光重新落回她脸上,带着询问:“怎么突然想起写这个了?年底述职报告不是已经交了吗?”

林窈顺势靠在他身上,手指无意识地划拉着桌沿,语气带着点认真:“述职报告是交给所里看的,这个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反正现在放假,手头也没紧急任务,闲着也是闲着。

算起来,我入职市社会科学院也快满一年了,现在又是年底,正好做个深入的年度复盘,顺便调整一下节奏。”

“复盘?”周砚深挑眉。

“对啊,复盘,”林窈眼神清亮,“平时每个项目结束不都有复盘吗?年度复盘更是必不可少。这就跟我们做项目一样,需要进行项目动态管理。

职业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计划,同样要跟着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嘛。”

她顿了顿,担心他误解,又补充解释道,“我所说的动态管理,不是说每年都要更换终极目标,而是长期目标保持不变,然后根据沿途遇到的实际情况、获得的资源、自身能力的变化,灵活选择通往那个目标的‘路径’和‘节奏’。”

周砚深看着她侃侃而谈时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自信的光芒,心中赞赏,由衷道:“这是个好习惯。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前瞻性。”

林窈得了夸奖,微微扬起下巴,带了点小得意:“那是,这可是多年审计生涯刻进骨子里的‘肌肉记忆’。”

接着,她语气变得有些感慨:“现在回头看,真的觉得机会这东西,太具有偶然性了。谁能想到,当初在刘所长负责的那个项目里,我无意中发现的那个数据冲突点,最后竟然成了我职业轨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她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带着点难以置信的欣喜,“哈哈哈,这个意外,居然让我在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阴差阳错地完成了之前设定的‘晋升计划’第一步——获得核心大佬的认可,并深度参与核心项目。这算不算是‘歪打正着’?”

周砚深也想起来她那段时间的焦虑,眼神温和,肯定道:“是啊,我记得你那时候还跟我懊恼,该怎么才能吸引院里大佬的注意,进入他负责的核心项目组。结果,你没等别人给机会,自己硬生生创造了一个机会出来。”

他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

“对啊!”林窈用力点头,眼眸因回忆而熠熠生辉,“而且这近一年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了几份报告,参与了几个课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我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我比以前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

她滑动鼠标,指向文档的下一个部分。

周砚深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标题是“自我认知深化与优劣势分析”。

他让林窈在椅子上坐下,自己则俯身,双手撑在书桌边缘,将她半圈在怀里,一条一条地读着她写下的内容。

“优点……嗯,必须写在最前面?”他读到这里,侧头看她,眼中带着笑意。

林窈仰头,对上他近在咫尺的目光,认真解释:“对啊,看清自己的优点,才知道短板在哪里弥补起来性价比最高,也才能更有信心地去补短板嘛!这叫‘扬长补短’策略。”

周砚深被她这套理论逗笑,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尖:“好,听林研究员的。”

他重新看向屏幕,低声念出第一条:“最大优势:1、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

念完,他看向林窈,用眼神询问她为何将此列为最大优势。

林窈解释道:“这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当初刘所长他们看中我的核心原因。在社科院,定量分析能力是非常硬的通货。”

周砚深点点头,继续往下看,念出对应的短板:“短板:理论机制构建与阐释能力相对薄弱。”

“是的,”林窈接口,神色认真了许多,“社科研究,尤其是我们经济所的研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也就是数据呈现出的结果,更要深入回答‘为什么’——也就是背后的理论机制。

需要用严谨的逻辑构建理论框架,来解释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这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那解决方式呢?”周砚深看着下面列出的要点。

“精读顶级期刊的经典论文,还有院里资料室那些大佬们的内部研究报告和专著,”林窈指着屏幕上的字,“学习顶尖学者们是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如何构建理论框架、如何进行逻辑推演的。这是个慢功夫,需要沉下心来积累。”

她话锋一转,语气轻松了些,“不过,在‘数据要素’小组里,与擅长理论研究的老师合作,我也学到了不少,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理论提炼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后面要和他们多沟通才行。”

周砚深表示赞同,继续读下一条:“优势2:政策敏感度、政策设计能力与宏观洞察力。”

读到这里,他停下来,看向林窈。

林窈说道:“你看,真的要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在发改委的那段时间,虽然高强度,高密度的大量阅读政策文件、参与政策研讨会、甚至动手撰写政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