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出发后,青娘每日都要去码头等候消息。前两日风平浪静,老陈派快马传来消息,说船队已顺利通过黑礁湾,一切安好。可第三日午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码头的渔船纷纷靠岸躲避。青娘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这么大的风,船队会不会出事?”
温景然连忙安慰:“老陈是经验丰富的水手,肯定会找地方停靠躲避风浪。我已经让人去海边的了望塔值守,一有船队的消息就立刻通报。”
这一等,就是三日。直到第六日清晨,了望塔的人终于传来消息:“青娘会长,温公子,船队回来了!就在远处海面上!”
青娘和温景然立刻赶到码头,远远地看到三艘货船朝着岸边驶来。虽然船帆有些破损,但船体完好,没有大碍。待船只靠岸,沈行舟跳上岸,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笑容:“我们回来了!货物只损耗了两箱瓷器,其余都完好无损!”
老陈也跟着上岸,笑着说:“多亏了沈公子提前加固了船身,又备了备用帆。遇到风浪时,我们及时停靠在桃花岛,等风浪过后再出发,一点大事都没有。而且走海路确实快,比陆路整整省了六日!”
伙计们陆续搬下货物,云锦和苏绣干爽平整,瓷器除了两箱轻微磕碰,其余都完好如初。卢文轩的伙计看到货物完好,立刻跑回去报信。不多时,卢文轩、许掌柜等商户就匆匆赶来,看到自己的货物安然无恙,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许掌柜握着沈行舟的手:“沈公子,多亏了你!这海路真是太靠谱了,以后我的瓷器就走海路运输了!”
青娘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她笑着说:“海路探索成功,以后南北运输就多了一条捷径。沈行舟,你和老陈再总结一下这次的经验,比如哪些海域需要重点防范,补给点怎么安排,咱们把海路运输的流程定下来,以后就能常态化运行了。”
沈行舟点头:“我已经和老陈商议过了,打算每月安排两次海路运输,一次对接苏州港,一次对接闽地的泉州港,把茶叶和瓷器一起运回来。另外,我们还想探索一下更远的海域,看看能不能对接上东南沿海的商户,把那里的海产和香料运过来。”
温景然补充道:“我会把海路通关的流程整理成文书,发给江南和闽地的官府,让他们协助船队停靠和查验。另外,我还可以联络东南沿海的同僚,帮着核实当地商户的资质,为后续合作铺路。”
接下来的几日,行会根据这次海路运输的经验,制定了《海路运输细则》,明确了船队的出发时间、航道规划、应急处置和货物加固标准。老陈还绘制了详细的近海航道图,标注了风浪区、补给点和停靠港,供后续船队使用。
一个月后,第二批海路船队出发,不仅对接了苏州港,还顺利抵达泉州港,运回了大批闽地茶叶和东南沿海的海产。市集上,新鲜的海产吸引了众多百姓,茶叶也因运输快捷保持了最佳口感,商户们的生意愈发红火。
这日,沈行舟拿着一张新的航道图来到行会办公处:“青娘,温景然,老陈说东南沿海之外还有更远的岛国,那里盛产硫磺和漆器,若是能打通那里的海路,咱们的货物种类就更丰富了。我想下次亲自带队去探索一下。”
青娘看着航道图,眼神坚定:“探索可以,但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先让老陈派水手提前探查航道,确认安全后再出发。温景然,你联络一下东南沿海的官府,让他们帮忙提供岛国的信息,确保商队的安全。”
温景然点头:“我这就写信联络。另外,我会和镖局谈,让他们派几名擅长水上格斗的护卫跟着船队,以防遇到海盗。”
沈行舟笑着说:“有你们的支持,我肯定能成功!等打通了岛国的商路,咱们的行会就能真正做到‘通四海之货’了!”
青娘和温景然相视一笑,眼里都充满了希望。海路的探索成功,不仅为行会开辟了新的运输通道,更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他们知道,虽然未来的海路探索还会遇到未知的风险,但只要三人同心,商户们鼎力支持,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而通商行会的商业版图,也会在这一次次的探索中,延伸到更远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