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混合,不然会有颗粒。”
送走李匠人和刘文书,青娘立刻将布包打开,取出一点紫草,在茜草汁里加了少许。果然,原本有些艳俗的浅粉立刻变得温润起来,像三月的桃花瓣,带着几分柔美。
“这李匠人果然是行家。”温景然感叹道,“若不是他指点,咱们就算试再多遍,也未必能找到问题所在。看来这配方的探索,不仅要靠自己琢磨,还要多听前辈的经验。”
沈行舟也点头:“以后咱们染坊,也该多和各地的匠人交流,取长补短。不能只守着自己的手艺,还要学别人的长处。”
青娘将调整好的染料分别倒进小碗,目光落在案上的布片上。她忽然明白,配方的探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细心观察,需要反复尝试,更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
接下来的几天,青娘和沈行舟、温景然一起,按照李匠人的指点,不断调整配方。浅粉里加了紫草,多了几分柔美;水绿里加了蓝靛,多了几分层次感;淡金里加了珍珠粉,多了几分贵气。每一次调整,都让颜色更接近宫廷的要求,每一次试染,都让纹样更精致。
这天傍晚,当最后一匹“缠枝连理”染好晾在竹竿上时,夕阳的余晖正好洒在布面上。月白的底布上,淡金色的缠枝莲缠绕着连理枝,每一片叶子都泛着柔和的光泽,每一朵花的纹路都清晰可见,仿佛是用金线绣上去的一般。
“这才是真正的宫廷嫁妆染。”温景然看着布片,由衷地赞叹道。
青娘也露出了笑容,她知道,配方的探索虽然艰难,但每一次的失败与调整,都让她对草木染的理解更深一层。这不仅仅是找到一个完美的配方,更是学会了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如何在细节中追求极致。
沈行舟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温热的茶水:“辛苦了。接下来,就等着府衙来验收样布了。”
青娘接过茶水,看着竹竿上的染布,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完成一份宫廷订单,更是江南草木染走出小城、走向京城的开始。而这配方探索过程中收获的经验与智慧,将成为她未来染坊发展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