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我可以跟您做这笔生意,但是我有个条件。我染的布,必须保证质量,要是有一匹布颜色不均、或者不能驱虫,您可以退回来,我不仅给您退款,还赔偿您的损失。另外,我需要您先付三成的定金,我好用这些钱去买原料、找帮手。”
吴景明没想到青娘这么有原则,心里更是满意。他笑着说:“没问题,就按你说的办。我明天就让伙计把定金给你送过来,你也尽快准备,咱们下个月就开始交货。”
两人又商量了些细节,比如交货的时间、地点,还有布的规格,然后吴景明就带着伙计离开了。
看着吴景明的马车走远,青娘心里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她竟然真的跟货行掌柜做成了生意,而且还是这么大的一笔生意。
“丫头,你可真是好福气啊!”老周走过来,拍了拍青娘的肩膀,高兴地说,“吴记货行在咱们这一带可是有名的货行,吴掌柜也是个实诚人,跟他做生意,你放心。这下好了,你这染坊不仅能在县城立足,还能把布卖到外地去,你阿爹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
青娘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干劲。她知道,这是她染坊的一个大机会,也是青石村村民们的一个机会。她得赶紧回青石村,跟村民们说这个好消息,让他们一起帮忙。
第二天一早,青娘就带着吴景明送来的定金,回了青石村。她先去找了王阿婆,把跟吴景明做生意的事跟她说了一遍。王阿婆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青娘啊,你可真能干!这下好了,咱们村的人都能跟着你赚些钱了,再也不用愁吃愁穿了。”
青娘又去找了村长,虽然之前村长诬陷过她,可她知道,要想让村民们一起采原料、学染布,离不开村长的帮忙。村长听了青娘的话,又看到青娘带来的定金,态度一下子变了,连忙说:“青娘啊,之前是我不对,我不该诬陷你。你放心,你要找村民帮忙,我肯定支持你,我这就去跟村民们说。”
不出半天,整个青石村都知道了青娘要跟货行做生意的事。村民们都很兴奋,纷纷来找青娘,有的说要帮她采原料,有的说要跟她学染布,还有的说要帮她运布到县城。青娘看着热情的村民们,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还有这么多村民在支持她。
接下来的几天,青娘在村里忙得不可开交。她教村民们怎么识别野艾、紫茉莉、槐花,怎么采摘才能不影响它们生长;又教村里的姑娘们怎么捣艾汁、调染料、染布,还特意强调,每一步都要认真,不能偷工减料,要保证布的质量。
村民们学得很认真,尤其是村里的姑娘们,她们本来就心灵手巧,学起染布来很快,没几天就能独立染出简单的颜色了。青娘看着她们染出的布,心里很是欣慰——她知道,这些姑娘们,以后也能靠染布手艺吃饭了。
半个月后,青娘带着村民们采的原料,还有几个学会染布的姑娘,回到了县城的染坊。她把染坊的院子收拾了一下,又添置了几口染缸,让姑娘们跟着她一起染布。每天,染坊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姑娘们一边染布,一边唱着村里的歌谣,虽然累,却很开心。
吴景明偶尔也会来染坊看看,看到青娘和姑娘们染出的布质量很好,颜色也很鲜亮,心里很是满意。他还跟青娘说,要是以后布的质量一直这么好,他可以把订单增加到每个月三百匹,还可以把布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青娘听了,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她的染坊,她的草木染手艺,终于要走出县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努力,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更离不开吴景明的信任。
这天晚上,青娘站在院子里,看着满院子晾晒的布,月光洒在布上,五颜六色的布像是披上了一层银纱,好看极了。她想起自己刚从青石村来县城的时候,还是个连铺面都找不到的小姑娘,现在却有了自己的染坊,有了稳定的订单,还有了这么多信任她的人。
她从怀里掏出阿爹的染布手记,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轻声说:“阿爹,我做到了,我把您的手艺传下去了,还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草木染的好。您放心,我会继续努力,把染坊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靠染布手艺吃饭,不辜负您的期望。”
风轻轻吹过,院子里的布轻轻晃动,像是在回应青娘的话。青娘知道,她的商业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可她不怕,因为她有手艺,有真诚,还有这么多支持她的人。她相信,只要她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草木染手艺发扬光大,成为真正的“染布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