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盛世的苗头(3 / 4)

赵祯想了想,心里郁闷难解,便去坤宁殿坐了坐,对曹皇后抱怨了一番。曹皇后将指甲掐进了手心,才能端着平日里的泥塑菩萨脸安慰赵祯,说赵祯忧虑得很有道理。等赵暾入宫为侍读后,他们有的是机会亲近,不急于这一时。不能因为一时不忍,而前功尽弃。

赵祯心中叹息。虽然他不喜爱皇后,但在大事上,皇后很懂他。说完私事后,曹皇后便顺带把公事禀报了。今年的大旱也蔓延到了蜀地。为了减轻当地负担,朝廷将益州、梓州上贡的绢减掉年定额的三分之一,鹿胎和红锦减掉年定额的一半。益州和梓州进贡的蜀锦,每年奖赏给大臣和皇帝自用的份额是不变的,缺少的部分,就要从后宫里扣减。

赵祯后宫的宫女众多,曹皇后很是为难了一番,才得出一个较为公平的分配。

赵祯道:“张娘子喜爱蜀锦,又刚失去了女儿,她的份额便不动了。”曹皇后道:“妾知晓。”

赵祯想起张美人抑郁成疾的模样,叹了口气,道:“我的衣服也不一定用蜀锦。暾儿都能穿旧衣,我何必非蜀锦不穿?裁下些份额给张娘子吧。”曹皇后再次应下。

于是这次宫中所得蜀锦,一半给了卧病在床的张美人。赵祯自用份额裁减一半,曹皇后主动推脱,将份额全部让了出去。帝后二人仍旧节俭,传出宫后又是一番佳话。至于后宫宠妃之事,那是皇帝从自用份额中挪的,没有加重百姓负担,言官便懒得劝谏了。反正劝了也无用。以前也只有欧阳修还锲而不舍地为张美人之事劝谏,现在言官们只要皇帝不涉及前朝,后宫随便他如何。皇帝宁愿削减自用,也要让张美人过得舒适开心。张美人感受到了皇帝对她满满的爱意,终于从失去女儿中振作起来,身体逐渐好转。见张美人身体好转,赵祯十分开心。

即使张美人的身体状况暂时不能侍寝,赵祯也常召张美人来聊天。有事他甚至会破例去张美人的直舍坐坐。

除皇后之外的妃嫔都住在一起,皇帝需要人侍寝的时候当然是把人召来自己寝宫。赵祯在许多妃嫔羡慕的视线中去张美人的直舍小坐,张美人更加得意,病也就好得更快了。

赵祯为安张美人的心,没有召见其他妃嫔侍寝,只召见张美人养来固宠的御侍。

张美人的妹妹与她几乎同时入宫,同时承宠。后来张美人又让侄女入宫。平时她们便作为御侍在张美人不方便的时候伺候赵祯。她还向赵祯要了一位之前赵祯挺喜欢的御侍周氏为养女,以做固宠之用。周氏比张美人早入宫,年龄也比张美人大两岁。赵祯看中的御侍,大多是十六岁准时承宠。周氏承宠后就较得赵祯喜爱。但张美人想要周氏,赵祯也给了赵祯宠爱张美人,张美人所养御侍也常得他召见。不过御侍只是他与张美人恩爱的工具,如刘皇后当年身边御侍一样,张美人的妹妹、侄女和周氏都是最低等的份位,份位多年来没有晋升,如宫女般伺候这一对恩爱的小夫妻。张美人醋意大,但也不会为这三人吃醋,总是很大度。赵祯便更爱张美人的品性了。

张美人病愈后,赵祯过得很快乐。

朝堂上庆历君子们纷纷被逐出京城后,吵闹声也渐渐平息。朝臣不再互相攻讦,都安安静静地做正事,没有人再扯着赵祯的袖子喷唾沫。赵祯在政务上也过得很舒坦。

边疆战事也已经平息。君臣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都仿佛看到了盛世到来的苗头,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一切对曹暾而言,距离上很近,情感上很遥远。他被迫去酒楼茶楼发呆的时候,常听见书生议论朝政之事,都没听进心里。只有范仲淹一日比一日焦躁,连给曹暾授课时都会走神了。这几日,庆历新政中又有一项被废除。

大宋对官员恩宠很大,荫庇众多,只要一个人做官,就能提拔一连串的家人做官,冗官十分严重。

范仲淹执政时,对官员荫庇做了限制。

以前官员荫庇是不看年龄的。哪怕官员的儿子还在襁褓中,他都能为儿子求官。

范仲淹规定,官员为家人求官时,直系子孙需要年满十五岁,堂族亲人需得年满二十岁,而且只能为五服之内求官。范仲淹前脚刚走,后脚就有言官上奏,荫庇本来就是给官员的恩宠,恩宠就不该限制。

皇帝便同意了,取消了范仲淹所制定的所有荫庇的限制。范仲淹闻言后,焦躁得彻夜难眠。

他难道不知道限制官员恩宠会遭遇怎样的骂名吗?他已经顶住了压力,承受了骂名,陛下只要将一切推到他身上,就能留下一二能让大宋喘口气的良策。若是放任冗官,即使宋夏战事已结束,国库收支也绝对不会平衡。盛世?入不敷出的盛世吗?

范仲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精神又差了许多。直到有一日,三章来寻曹暾和曹佑玩耍。

几位少年郎强拉着一个垂髫孩童说起此事,纷纷抨击朝中公卿为了自身福利不顾朝政大局。曹暾点头赞同。

范仲淹旁听之后,终于能入眠。

曹暾的点头,其实只是敷衍。

就大宋那让后世史学家都头疼的繁杂官职,一点点荫庇限制就想解决冗官?梦吧。

宋仁宗取消这项新政措施收买群臣欢心,不是错误--既然这项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