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隐约听见里面传来了几个人说话的声音,似乎在讨论着什么。
这么早就有人来了?
陈星有些意外,他推开虚掩着的大门,走了进去。
实验室内部的空间很大,各种基础的实验台和设备都已经安装到位,显然是学校连夜赶工布置好的。而在实验室的中央,正站着五个人。
三男两女,年纪看起来都在三十岁上下,身上都穿着崭新的白色研究服。
他们似乎正在对着一台空的反应堆模型台架比划着什么,讨论得正激烈。
听到门口的动静,五个人同时回过头来。
当他们看到陈星的那一刻,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随即立刻变得无比恭敬。
“陈……陈教授!”
为首的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十分沉稳的男人,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忙立正站好。
其余四人也瞬间挺直了腰板,齐刷刷地朝着陈星,深深地鞠了一躬。
“陈教授好!”
声音洪亮,动作整齐划一,仿佛经过了专门的训练。
陈星被这阵仗搞得一愣。
他仔细看了看这几个人,发现其中有两张面孔确实有些眼熟。
好像昨天就在刘长青的身边站着,应该是刘长青实验室里的研究员。
看来,刘老头儿的动作是真的快啊。
昨天刚说完,今天人就送到了。
而且看他们这副恭敬到了极点的模样,就知道他们的导师来之前,肯定对他们进行了千叮咛万嘱咐。虽然陈星的年纪比他们还要小上几岁,但没有一个人敢流露出丝毫的轻视,眼神里全是敬畏和一丝丝的紧张。
“别这么客气,都放轻松点。”
陈星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用这么拘谨。
“既然来了,以后就是同事了。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我也好认识一下大家。”
“是!”
为首的眼镜男再次应声,上前一步,声音清晰地说道。
“报告陈教授!我叫王浩,三十一岁,是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在读博士,导师是刘长青所长。我的研究方向是反应堆物理与安全。”
紧接着,他身后的一个短发女生也站了出来。
“陈教授您好,我叫李莉,二十九岁,刘所长的学生,研究方向是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我叫孙鹏,三十二岁,刘云院士的学生,研究方向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里……”
“我叫赵倩,三十岁,刘云院士的学生,研究方向是材料计算与模……”
“我叫吴斌,三十岁,周云涛总长的学生,研究方向是船舶动力系统集成…”
五个人依次介绍完毕,每个人都报出了自己的导师和研究方向。
果然,全都是昨天那几位大佬塞过来的人。
陈星点了点头,一边记下他们的名字和专业,一边左右看了看。
“就你们五个吗?”
王浩连忙回答道。
“报告陈教授,我们是第一批。听导师说,后面应该还有一些其他院所的同学,正在办手续,应该很快就到。”
陈星点点头,表示了解。
看来,自己的这个实验室,很快就要人满为患了。
他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而是直接从自己随身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叠打印好的图纸和方案文件。
“既然人到了,那就别闲着了,我们直接开始干活吧。”
他将文件分发给五人。
五人连忙双手接过,低头看去。
只见文件的标题赫然写着一一《超小型核裂变反应堆动力核心改良方案》。
正是他之前答应苏长空,要为单兵外骨骼装甲打造的那颗“心脏”!
“这个方案,是我基于现有的微型反应堆技术,提出的一些改良思路。”
陈星指着图纸上的核心结构,开始大致讲解。
“主要的改动点在三个方面:第一,超高温电磁体的排布方式和富集度调整,目的是在有限空间内提升能量密度;
第二,冷却剂循环系统的优化,我们用液态金属替代传统的水冷,提升热交换效率;
第三,中子反射层的材料替换,改用一种新的复合陶瓷,可以有效减少中子泄露,提升反应效率。”他的语速不快,但每一句话都直指核心。
讲解完大致的思路后,他看向一脸专注的五人。
“具体的参数和理论计算过程,文件里都有。”
“这个,就算是我给你们的第一个课题。”
“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方案变成现实。先从搭建模拟实验平台开始,有问题吗?”
陈星说完,自信地看着他们。
在他看来,这个任务虽然有挑战性,但绝对不算离谱。
他自己拿到这个项目的第一时间,脑子里就已经构思出了完整的改良方向和制作流程,剩下的不过是一些材料和工艺上的细节问题需要验证。
以这几个顶尖院校博士生的水平,理解并执行这个方案,应该不成问题吧?
然而,他预想中的热烈讨论和自信回答,并没有出现。
整个实验室,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