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5日夜间,在翠湖苑7栋很可能发生了一起导致人员伤亡(需要救护车)的事件,该事件与隆盛矿业密切相关,事后被系统性地掩盖清理(路面清扫、记录删除)。
范建国之死,是最大的嫌疑目标。
就在他思考下一步如何接触核心知情人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信息简短而震撼:“目标:范建国妻弟,刘明远,市三小体育教师。
疑对姐夫死因存疑,曾反映未果,受威胁后沉默。
母重病,急需手术费或成突破口。风险极高,判断其已被监视,接触需极度谨慎。”
信息指向明确,机会与风险并存。李毅飞陷入沉思。
直接接触无异于自投罗网。李毅飞需要一个完美的“舞台”,一个合情合理、让对方即使怀疑也难以阻止的场合。
很快,一个计划在李毅飞脑中成型。
李毅飞拿起内部电话,打给市委秘书长牛民生,语气平和自然:
“牛秘书长,我考虑近期对基层政法单位,特别是校园安全工作开展一次随机调研,不打招呼,直奔现场,了解真实情况。
你看,市区比如第二或第三小学等这类老牌学校,就比较有代表性。
安排一下,明天下午轻车简从过去看看。”
他以“校园安全”为由,选择了第三小学。这个主题正当且敏感度相对较低,能最大程度减少阻力。
他知道,这个安排会被王卓知晓,但这正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将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公开调研”这层保护色上。
第二天下午,调研如期进行。李毅飞在教育局和学校领导陪同下,认真检查安防设施,听取汇报,提问专业。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当巡视到操场时,他注意到刘明远正在上课,神情拘谨,眼神偶尔飘忽。
李毅飞对校长说:“学生体育活动安全很重要,特别是器械使用和应急预案。”
李毅飞自然地向操场走去。在与刘明远进行简短交流时,李毅飞态度亲切,问题集中在常规工作。
就在谈话结束,转身的瞬间,借助身体和角度的遮挡,他像是随手拍了拍刘明远的手臂以示鼓励,一张折叠成指甲盖大小、材质普通的纸条,已悄无声息地滑入刘明远运动服上衣口袋。
动作流畅自然,无一丝滞涩。
纸条上,只有一个一次性的加密通讯账号和登录口令,以及一个隐晦的提示:“范师傅的事,可聊。”
调研结束,李毅飞返回市委。
他无法确定刘明远是否会联系他,也无法确定这次接触是否已被察觉。
他投下的鱼饵,能否引来需要的鱼,还是触发动网的信号,答案在未知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