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升龙> 凤鸣山(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凤鸣山(完)(2 / 2)

终沦为上位者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于事成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村人说“硪着他们能有什么好处”,可等粮尽了、心气散了、人快没了,上头要的好处就出现了。

只需给一块馍馍,再加上一个“给你半年粮"的承诺,对饿浮来说良心就不值钱了。他们结队上京,坐着“好心心商人"供的船去告状,矛头直指梅家磨下的官员横征暴敛,让几个县的百姓饿死半数,连田地都荒芜了一半。西月初,“西北惨案"令盛京哗然,皇帝闻之大怒,分毫不听梅家幼子辩驳,当即把他投入大牢,竟是直接定了罪。当夜,皇帝头风犯了,据说气到病重,令太子侍疾。而梅家小女请出祖宗牌位,冒雨在宫门口跪了一夜陈述冤屈,结果换来的不是面圣,而是定罪、退婚,充入教坊司。

这一系列的动作行云流水,像是演练过无数遍一般,即使明面上说着梅家小女冲撞圣上,害圣上头风发作,可私底下谁都看得清楚,皇家已是丝毫不顾体面。

大雨倾盆,梅家小女陡然明白这是一个局。先拿下她和三哥,再逼反父兄,只消西北大军一动,梅家必被打成反贼。那些随着商船上京的饿浮真的只是饿浮吗?是不是船上还藏着各地的军队?“不要回来,不能回来……"她的脸色白得像鬼,“福叔,你快马加鞭去西北,告诉父兄我和三哥已死,京城梅家已毁,无需挂碍。我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手段骗父兄回来,估计逃不过′勤王′这一块。”“福叔?”

身边的人没有反应,她仰头,发现心腹早已被一箭穿心。她知道,自己逃不过了。

“我梅家历代保家卫国,忠心耿耿,你们做下这种事一-你们不得好死!"戌月,京中要事与梅家小女的发簪一同传入西北军营,来者直言肃王谋反,用兵十五万围住盛京,将皇帝和太子困于宫内,而梅家的一子一女被肃王擒获,生死不知。

梅将军暴怒,拔营十五万回京,日夜兼程。谁知梅家军一动身就被打成了反贼,仗着两头的消息不明晰,“勤王"还真成了勤王,只是谁真心勤王就说不明白了。

也容不得谁说明白。

西北一有动向,上京告状的人便全被处死,一个不留。梅家成了反贼,百口莫辩,侍卫又从梅家宅邸搜出“通敌书”,说梅家与胡奴通力合作,两厢保全,只要胡奴每年进攻一次,梅家便能富贵不倒,向朝廷要粮要钱。等要了钱粮便送三成给胡奴,梅家帮胡奴过冬,胡奴帮梅家立威。此言一出,比杀人诛心还恶毒。这不仅击碎了民间的信仰,还企图折断了梅家的脊梁。

梅将军怒不可遏,又耳闻京中子女丧命,终是忍无可忍挥兵直下。怎知,皇家等的就是他先一步动手,他一动,再有理也变得无理了。亥月,胡奴提前进攻,留在西北的两位梅小将军奋力抵抗。月中,梅将军因中毒被擒,军心涣散,西北人心不稳,也现颓势。待来年春,梅家已如院中红梅,一枝也不剩了,尽在篮中。太子与肃王瓜分了梅家的利益,取代梅家的要员,杀了一大批拥戴梅家的人。而后派出麾下之人前往各地开仓赈灾,把从百姓那里搜刮的粮食还一部分给百姓-一于是,他们轻易得到了民心。

盛京变了天,梅家失了势,西北换了将,偏偏胡奴却退了,不打了,还说今年来了真将军,要不到粮草。

入夏后,梅家军被打散重编,“梅"字终是消失于大雍朝堂,无法再与皇家争辉。

“说来也怪,这梅家已经倒了,怎么郁道长临走前仍说西北有龙气呢?”“既然西北有龙气,那便不能便宜了别人。"下属轻声道,“殿下,梅家那个小的还有口气,相传他有凤骨,命格贵不可言,不正是′打生桩'的好材料吗?太子眯起眼:“怎么说?”

下属:“以他之身种下您的八字,是为生基,让他替您入棺,为您挡煞,集西北之龙气,助您上九天。”

太子:“呵,孤只消等个十年,不还是上九天,要你多此一举。”下属:“十年的变数太大了,殿下。肃王已成气候,您等得,他等不得。一步错步步错,殿下,莫怪小人说话难听,梅家犯的"错′就在不久前。”太子不语,没思索多久便一抬手,着人去办。大

又一年,慕少微已有一丈三尺长,已成可怖的大蛇。她回村看望地里的"白菜",却发现他们依旧没有长进,也无引气的迹象。但比起一年前,村里的日子明显好过了许多,村人们再次吃上了馍馍,孩子们也长了个头多了点肉,瞧着一派欣欣向荣。她看了甚是欣慰,只要村人不再为吃食奔波,孩童便会有闲暇琢磨别的,只要开了窍,后头进展就快了。

她总能等到一个灵根者,她想。

吃了快三十斤人参,她一定能多活几年的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