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郁氏决定上学
园子里,一个穿着交领短袄和细棉布马面裙的小女孩神情愁闷地坐在池子边,望着平静无波的池面发呆。
这个小女孩,便是王世如了。
以王家的豪富,其实她大可以绫罗绸缎裹身,而不必穿这么朴素的棉裙。王家有多豪富呢?
王世贞的曾祖母曾感叹"生计日薄”,因为当时家里居然只有三千亩地。三千亩地!
生计日薄!
可见世家大族的穷跟普通人的穷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后来王世贞的祖父、父亲两代人屡屡升官发财,王家彻底跟穷字儿绝缘,王世贞的伯父喜好宴游,曾大兴土木修建园林,请来乐伎助兴,通宵达旦地与友人开趴体。
其实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是封建时代很典型的一类地主,需要被解决掉的那种。
只不过在所有地主当中,王家算是比较有良心和底线的那一挂,没有剥削得太狠,还经常搞慈善活动接济贫者和乞丐。没文化的老百姓最容易被糊弄,只要你剥削得比其他地主轻,再时不时做点善事,无知的百姓便会把你当做大善人,故而王家的名声在民间是很不错的。历经改朝换代,仍能安享富贵,名声是很重要的因素,名声不好,底层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第一个刀的就是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而王家之所以能维持住好名声,跟他们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像王世如这样未及笄的女孩儿,平日是不能穿绸子和皮料的,家常衣裳以棉、布为主,潜移默化地培养谦逊低调的性情。王世贞的伯父虽然喜好宴游,人家又不去贫苦百姓面前炫,在底层百姓面前,真正有底蕴的大族人家是不会去炫富的,因为人家很清楚自己的富贵从哪来,再温和的剥削也是剥削,炫多了让底层百姓回过味儿来,死期就不远了。只有那些新兴的地主阶级,没有底蕴的暴发户,才会有两个钱就去贫苦百姓面前找存在感。
王家人在百姓面前一向维持着和善、朴素、低调的形象,因此家族世世代代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看见小小的王世如怏怏不乐地望着池水发呆,郁氏走过去,将小女儿揽入怀中,温声道:“傻孩子,还气呢。”
王世如声音闷闷的:“娘,为何大哥二哥能出去上学,我却不能?”郁氏耐心解释:“不是跟你说过了,不是不让你去,而是承道宫的学问不大合适,留在家中,娘亲自教你读书不好吗?”王世如固执地说:“那不一样。”
郁氏有些无奈,想了想,又道:“你若非要出去读书,我挑一家好的女学送你去,如何?”
女学一般是大户人家为了教导自家女儿,请了先生到家中开设学堂,教导《女诫》,《孝经》,以及琴棋书画,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亲朋好友的女儿若是有意,也可以跟着一起蹭课,这算是少数的女子可以接受正规教育的途径。
然而王世如依旧摇头:“那不一样。”
“你这孩子,"郁氏又气又无奈,“怎么这般固执!你就非要去承道宫念书?她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承道宫给你下了什么迷药,你也不过去了一回,领了几本书,连一天课都不曾上过,怎么就一心想着往里钻?”王世如垂着头,手指一圈圈绞着裙摆,也不肯说话。郁氏用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在自己亲娘面前,有什么话就直说,别装哑巴。”
王世如这才小声道:“我听爹爹说,承道宫出来的学子,哪怕是女子,将来也未必不能有一番作为,我也想做个有作为的人。”郁氏闻言,勃然大怒:“他当着我的面允诺了,背地里却来撺掇你!好啊,好个王大人,竞然跟我耍这等心眼!”郁氏气得肝疼,苦口婆心劝说:“如姐儿,你不要只看到其中的好处,却看不到背后的险处。你是女子,在这个世道上,本就与男儿有所差距,行事要慎之又慎,男儿家行事不慎,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女儿家行事不慎,断没有那公多机会给你。世人都说浪子回头,可曾听闻有谁说口□回头?”人生的容错率不一样,该夹着尾巴做人就要夹着尾巴做人,哪能由着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郁氏恼火道:“你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难不成娘还能害你?别听你爹的撺掇,你爹他…你爹他…
郁氏不好在儿女面前说父亲的不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说:“你爹自然也是盼着你有出息,可他没考虑到里头的险难。你是女儿家,对你而言更是险上加险,难上加难。寻常人若有一分凶险,你就有十分,寻常人若有十分区险,你就有百分。譬如你大伯家的几个堂兄,因为在科举一途上有些艰难,便也拜入了承道宫,将来若是顺利,自然一切好说,若是不顺,仍旧可以娶妻生子,做个富家翁。可你呢,你若不顺,还可以嫁人生子吗?你大伯有四子五女,为何只有你的堂兄拜入承道宫,为何你的堂姊妹没有一个有动静?如果进承道宫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阖族的姊妹不会上赶着去吗?你自己好好想想。”言罢,郁氏忍怒离去。
王怪当日回家,见到夫人坐在窗边,凭几假寐,他刚想上前温存两句,却忽然发现旁边的女使神色紧绷,屏息凝神。王怪忽觉不对:夫人贤淑,换作往日,这个时候应当已经摆好饭了,确保他一到家就能有饭吃,今日四下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