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嘉靖感而有孕之后> 郁氏的困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郁氏的困惑(1 / 2)

第61章郁氏的困惑

王世贞心事重重地走了。

郁氏拿起案头的话本册子,扫了一眼,再度放下,从胸中吐出一口气来。她自言自语道:“没有了礼法,世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单从表面上来讲,似乎承道宫的那些学说并没有直接反对礼法,只是稍微有一点点出格。

但这只能糊弄糊弄普通人,像郁氏这样大家出身的主母,最能见微知著,她自小也是念着四书五经长大的,四书五经,也就是儒家的学问,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强调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来为人处事,治理国而道德修养便是礼法的根基,实质上整个国家是运行在礼法之上的。承道宫的学问却不是如此,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礼法规矩的不以为然,如果它真的把礼法放在眼里,至少有些内容不应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材上。郁氏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礼法的世道会是什么样子。君王和臣民之间要如何相处呢?

父母和子女之间还会提倡孝道和慈爱吗?

妻子如果不需要顺从丈夫,丈夫对妻子还有最基本的义务吗?郁氏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圣人的学问便是要让臣民不忠,君王不仁,父母不慈,子女不孝,妻子不顺,丈夫不义吗?”不忠不仁,不慈不孝,不顺不义。

怎么想都该归于邪魔外道,而不该是……不该是……郁氏不敢再往下想。

如果田慈知道她心里的念头,一定会告诉她:绝大多数礼法规矩,不过是人类在科技落后,生产力不足时延续族群的手段罢了。比如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是君主集权制?

是因为古人都很封建吗?

几千年来人人都长了一颗封建脑子,到了现在,突然大家就进化了,不封建了?

显然不是。

纯粹是因为以古代的科技水平,只能将权力集中到个人手里。人民当家做主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通讯技术的进步。通,是交通。

讯,是讯息。

有什么重大消息需要交流,打个电话就能交流了。需要面对面开会,坐个高铁飞机几个小时就能坐在一起举行会议了。在古代能有这样的条件吗?

以古代落后的通讯技术,权力分散一旦分散,那就什么事儿都办不成了。无论是赈灾,收税,抵御外敌……朝廷总得商议商议事儿该怎么办吧?等到你给全国各地掌握了权力的人民代表一一去信告知会议消息,再等到对方千里迢迢舟车劳顿地赶来,开完会再回去落实政策,时间都过去好几年了。如果随便一个会议一个政策都要浪费好几年的时间,国家基本处于停摆之中,离崩溃也不远了,只好解体,回归部落式的生活。封建君主集权制听起来很落后,可在当前的时代已是最优解,只有权力集中在个人手里,才能迅速、高效地做出决策,使国家机器运转起来。天下之事决于一人之手,这是一份多么庞大、多么令人眼红的权利?所以君王时时惶恐臣民造反夺权,臣民又担心君王滥用权力,将自己视为猪狗草芥一般对待。

为了缓和这种充满猜忌的紧张关系,礼法就约定君王要做个仁君,臣民也要恪守本分,别老是惦记着人家屁股下的龙椅。如果科技已经进步到即便双方身处天南海北,依然可以高效便捷的交流,那么权力不必集中在一人之手,国家不再需要有个皇帝来维持朝廷的基本运转,礼法中关于“忠"和“仁"的部分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同样,礼法提倡孝道是因为生产力有限,只能种出那么多粮食,纺出那么多布,国库里也没有余粮,朝廷无法为百姓解决养老问题,只能把养老的责任转交给子女。

到了现代社会,生产力提升了,政府养得活老人,发得起社保了,百姓们是不是就不太强调孝道的概念了?

甚至大家连孩子都不太愿意生,因为养老有保障了,不需要生一窝孩子孝顺自己了。

如果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很轻松地种出更多的粮食,织出更多的布,国家富裕到可以承担起给百姓养老的责任了,礼法中关于“孝”的部分便会渐渐消失。

至于礼法中关于“妻顺夫义"的规定,也是因为科技落后,生产力不足。很多现代人对古代有一种天真的幻想,觉得只要我拥有劳作的能力,即便身处古代,也可以用双手挣饭吃,不必依附于某个男子。其实古代的基层是很残酷的,有句俗话叫“皇权不下乡",朝廷根本就没有办法将权力延伸到乡村,于是广大的乡村中依然奉行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强者可以抢占弱者的水和地,没有水,没有地,你交不起赋税,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口粮,最终的结果就是慢慢穷死,饿死。这种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不能简单地归于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强壮的妇女也会欺凌比自己弱小的男女,今天摘两颗菜,明天劫了你家的水,后天划拉两分你家的地。

直到20世纪末,乡村中依旧不乏有凶悍的妇女撒泼放刁,行凶耍狠。但凶悍强壮的妇女毕竟是少数。

从先天的基因来讲,女子要生儿育女,体内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脂肪,以保护某个孕育生命的器官,而男子在睾酮素的作用下,肌肉明显更多,力气明显更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男子是那个强者,女子是那个弱者。即便拥有劳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