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番外:婚后日常六
直到数日之后,他才从堂妹口中得知,原来元娘有孕。怪不得,怪不得……
俞明德坐在桌前,目光空洞,眼神发虚,他忽而直挺挺地仰靠在椅子上,椅背托着脖子,他仰着头,失神上望,眼里尽是颓然与疲倦。从她出嫁,不,从圣旨赐婚起,他就知道两人没有可能了。但得知她怀孕的事,还是叫他那点妄念如水蛭曝晒在烈日之下,无处可逃,反复折磨。他清楚地意识到她已经嫁做人妇,而他绝不是她的良人。俞家比起曾经的陈家,也许算富庶,但和如今的陈家对比,却是远远逊色,他家里仅仅开了染坊,有位做低阶官吏的叔父。那点富庶是市井里的,在真正的官宦人家身边,就连做亲戚找交情都容易被当作攀附,惹人嫌弃。这样的俞家,自然没有什么几进的大宅院,一家人住着,有墙壁屋瓦遮风挡雨,一人一间屋子,一家人拢共使着两三个仆人。故而,当俞莲香闹腾腾地找贺礼,非要缠着她爹贴补钱的时候,看似是她自己家的事,可家里的其他几房都听得一清二楚。俞明德听着这动静,平日里他并不觉得吵嚷,这时候却不免蹙起眉,感觉聒噪惹人头疼。
直到他的屋门被推开,捧着汤羹的俞母走进来,他虽已拿起书,坐正身子,状若在读,可始终蹙着眉,心绪不开的模样。叫人一眼望去,就能知道他是在烦心。
俞母不知前因后果,只以为他是因为俞莲香的吵闹,她生就一副如蒸饼面团般圆白的脸,笑起来和蔼可亲,素日在家中没什么存在感,只知一心照顾家中上下,尤其是自己这个儿子。他是家中唯一一个在读书上自幼得先生夸赞的人,因为生了他,纵然自己不争不抢,在这个家里也很有地位,没什么人会欺负到她头上。
她能感受到,随着他长大,得到的赞誉越多,自己也越受舅姑看重喜爱,哪怕不争不抢,也绝对不会委屈到她。
长久如此,她又怎么能不把关怀都放到这个儿子身上?愈发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想着,说不准自己死前,他能为自己挣一个诰命?那真是立时死了,也能含笑九泉。
这时候见他读书时蹙眉,纵然她好脾气,也忍不住对俞莲香生了两分恼。可即便如此,她与人为善惯了,也没有出去讲俞莲香什么,而是把羹汤递到桌前,缓和道:“你妹妹年纪小,活泛了些,但她是女儿家,你多担待着点,你叔父疼爱她,当作眼珠子一般,多留了两年,可过不了一两年,她也是要出嫁的。“小娘子一出阁,往后几十年都活得不容易。”俞母一说就开始悲悯地叹气,转过念又道:“你好好读书,考中进士,做了官,我与你爹这些年也攒了些梯己,你祖父也开口了,若是你能考上,叫俞家光宗耀祖,他那自有一份钱是独独留给你的,谁也不许非议。“拢着算一算,再借些钱,也能在南薰门附近买个小宅子。横竖你有官身,往后慢慢还中人钱,怎么都不怕。”
“等那时候,宅子里住咱们自己一家,自然就清净了。"说这话的时候,俞母放低了些声,眼里却是藏不住的喜悦与憧憬。而这些话,俞明德已经听过百遍千遍。
他心里毫无波浪,面上却配合地露出恭谨认真,“娘说的是。”俞母既想关怀儿子,又怕扰了他读书,她巴巴望着他,最后只是说这羹汤如何好,她加了几味补药,听闻是能补元气养神的,哪个进士当初就是吃了这药,背书做文章一下就厉害起来,考场上劲头好,一下就中了。俞明德才不信世上有什么补药上能把人补成进士的,要么靠天资,要么靠苦学,大多是两者缺一不可。但他也没有挑明,免得伤了母亲的心,只说自己一定会喝完。
把母亲送出去以后,俞明德坐在桌案前,到底还是静不下心。他索性站到窗前,支起窗子,让日光洒进屋,照在盆栽上,投出层层叠叠的小簇阴影。
俞明德低头欣赏盆栽上的绿影,而院子里俞莲香的声音也愈发清晰。叔父没能拗过俞莲香,又给了她一些钱,但看他堂妹气呼呼的模样,就知道没给够。她被骄纵惯了,想要什么纵使要磨着家里人得到,俞明德无感,可不知为何,鬼使神差的,他竞然走到了自己的扑满前,把存着的铜钱倒了出来,直至一个黄豆大点的银子掉出来。
这个银豆子足有一两多,若兑成铜钱,比这满案的铜钱都要多。他有点闲钱都用来买书了,至多是偶尔帮着抄书赚钱,故而攒下的私房不多。
他看了眼这轻飘飘的银豆子,没有犹豫,推开门朝着俞莲香走去。大
“我这回买的礼可都是精挑细选的,蜜饯也选着贵的好的,你看这!这可是逐州金桔做成的蜜渍金桔,连官家都爱吃呢,你们瞅瞅这色泽,多好看呐,光一透进去,氤氲橘光,似玉一般润泽。”俞莲香一到窦家,坐都没坐稳呢,就迫不及待炫耀起她一会儿准备去魏家随的礼。
什么奇珍异宝,她们待字闺中的小娘子自然是买不起的,只能在这些吃食上下功夫,挑的都是顶好的东西。
俞莲香除了这个,拢共拎着好几个盒子,想来都是糕点果子一类。甚至还有樊楼的点心,俞莲香特地打开给几人看了看,是滴酥鲍螺。这东西要用水牛乳做成,本就不便宜,遑论是出自樊楼的。窦家和俞家是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