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短短三天之内,一支由顶尖地质专家、经验丰富的钻井工人、精悍的工程兵和武装保卫人员组成的庞大联合勘探队集结完毕。
两台现在国内最先进的轻便式顿钻钻机被拆解装车,成箱的钻杆、套管、泥浆材料堆积如山,精密的测量仪器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厚厚的防震材料里,发电机、帐篷、给养、药品……各种物资流水般汇集。基地的卡车排成了长龙,引擎的轰鸣昼夜不息。
石毅和周慧兰自然在队伍的核心名单之中。石毅被任命为现场地质指导组副组长,周慧兰则被安排负责部分资料整理和后勤联络工作。
他们再次登上了石毅的猛士越野车,这次车上堆满了图纸、工具和必要的补给。
石毅亲自驾驶,周慧兰坐在副驾,两人看着窗外庞大车队扬起的滚滚烟尘,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汤。
这一次,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游历,而是背负着整个国家工业希望的远征。
长长的车队从旅顺一路向北,穿越广阔的辽河平原,进入吉林境内。
窗外的景色从繁华的港口城市,渐渐过渡到广袤的黑土地农田,最终变成了松辽盆地景色。越接近目的地,道路越加崎岖难行,道路已经消失,车队在荒原、草甸和低矮的丘陵间艰难跋涉。猛士越野车卓越的性能再次得到彰显,它咆哮着,冲开茂密的灌木丛,碾过松软的沼泽边缘,在泥泞中拖拽着陷入困境的卡车。
当石毅指着前方一片地势相对平缓,点缀着稀疏碱蓬草的荒原,说出“就是这里”时,整个车队停了下来。
松辽盆地腹地,目标点到了。
“安营!扎寨!立刻建立临时指挥部,钻探点就选在石毅同志最初发现油苗的渗坑附近。”黄总工下来车就开始下令,声音虽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车队。
“工程兵负责平整场地,搭建钻台基础,钻井队组装设备,地质组跟我来,立刻进行详细地面踏勘。测量组,建立精确的基准坐标网,保卫组,设立警戒线,行动!”
命令一下,死寂的荒原瞬间沸腾起来。
工程兵们挥舞着铁锹、镐头,呼喝着号子,开始清理场地,平整钻探平台的地基。
钻井工人们喊着整齐的号子,围绕着拆散的钻机部件忙碌起来
地质组在黄总工的亲自带领下,以石毅最初挖掘的渗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去。
石毅紧跟在黄总工身边,他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不断指出值得重点关注的区域和可能的构造线索。测量组的技术员们则在更外围忙碌着。
保卫战士们在营地外围拉起了警戒线,荷枪实弹,警惕地巡逻着。
夕阳的余晖将整个钻探现场染成一片壮丽的金红。
巨大的顿钻钻机已经巍然耸立起来,柴油机持续发出低沉有力的咆哮,驱动着沉重的钻具。“开钻!”随着钻井队长一声粗犷的吼声,粗大的钢丝绳猛地绷紧,沉重的钻具被高高提起,然后带着千钧之力,狠狠顿向脚下的岩层。
“咣!”
一声沉闷的巨响,伴随着地面的微微震动,宣告着这场叩问大地核心的战役,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