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四合院:我是何大清!> 第266章 贾张氏得了“绝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6章 贾张氏得了“绝症”(1 / 2)

泡好茶,妇人端着去了书房。

书房里,杨培山正向毕主任说着轧钢厂的人事变化。

袁厂长年纪大了,现在已不管事,退休是早晚的事,能竞争其位置的就那么几个。

聂副厂长背后也是有人的,不过他平时为人低调,不显山不露水,杨培山也拿不定对方是什么想法。除聂副厂长外,杨培山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李怀德,李怀德背后有老丈人,再加上他为人又会钻营,这两年表现得非常积极,若不是根基浅了点,早就升副厂长了。

杨培山本以为自己与李怀德还有一场明争暗斗,没想到李怀德会主动退出,这令他感到诧异,所以这才想到找毕主任问问详情,同时准备打听一下,上面对自己和聂副厂长的“倾向”。

“药厂才刚刚成立,虽然有香江那边对口承接,但谁也不清楚前景如何,所以不少人对前往药厂任职十分抗拒,现在有人主动请缨,不管是作秀,还是真心诚意,上面都愿意千金买马骨。”

“现在的重心还是工业建设,谁都明白这里面一个萝卜一个坑,离开了,到时候想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重心是工业建设不假,但现在的外部环境,谁能挣来外汇,谁说话的份量同样很大。”

“您的意思是,李怀德若是在那边干得好,还是有重回轧钢厂的可能?”

“小杨,你与其患得患失这些,还不如把轧钢厂的工作做扎实。”

杨培山道:“毕主任,我自然明白这些,我就是心里不踏实。”

毕主任劝道:“虽然我不相信命运之说,但有些话听在耳中还是很有一些道理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什么是争?有时候不是抓紧,而是松手,李怀德能明白这个道理,你难道想不明白?”听到这话,杨培山陷入到了沉思,恰好这时妇人端着茶,走了进来。

见此,杨培山赶忙起身接茶,道了声谢。

妇人却笑道:“要说谢的是我才对,我好久没尝家乡菜了,现在还怪想念的,小杨,你厂里有川菜师傅,怎么不早说。”

毕主任替杨培山解围道:“厂里任务繁重,小杨哪会专记得你这点口腹之欲,你就别为难他了。”妇人也是说笑,自然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她转移话题道:“听说这位小何师傅的父亲也是位大厨?”杨培山答道:“是的,不过何师傅熟悉的是鲁菜。”

“既然是鲁菜师傅,为什么他能做出麻辣口味的酱鸭脖,我听说他还搞了不少发明,这可是位奇人呀!”妇人感叹。

毕主任笑道:“的确是位奇人,这正应了那句话:高手在民间。”

“那我要见识见识,小杨,你找机会把人带过来。”

“行,那我近期找时间安排,他之后要调去药厂,以后时间恐怕不好安排了。”

毕主任听到这话,随口问道:“那个何大清要跟着李怀德一起走吗?”

杨培山点头道:“是的,毕主任,李怀德已经提了,何大清也同意了。”

毕主任点拨道:“小杨,事顺需人和,该对下面谦和的,就别端着架子,一件事想办成,人和则事半功倍。”

虽然毕主任很看好杨培山的办事能力,但对他不通人情世故也很头疼。

四合院里,贾张氏又在床上躺了一天,见杨碧华下班回来,她急忙询问止疼药的事。

杨碧华劝道:“妈,厂里医生要你去医院看看,说不定你患的是什么大毛病。”

“碧华,你瞎说啥了,妈这身体妈清楚,没啥大碍,都是些小毛病。”贾张氏不以为意道。贾东旭听媳妇这么说,也跟着劝道:“妈,这病哪说得准,你难道忘了隔壁院的老王,人过年时还好好的,过完年人就不行了,没挨几天就走了。”

一听儿子这么说,贾张氏也有些害怕:“东旭,你别吓唬妈!”

杨碧华道:“妈,你还是去医院看看吧,医生说你这可能是年轻时没注意落下的病根,所以才会小病拖成大病。”

贾张氏嘴硬道:“妈没病,去医院难道不花钱?有那个钱,你们还不如多买点肉回来,给我补补身体呢!”

贾东旭没辙,只好说道:“你不愿去医院,那去找老中医看看,总行吧?”

杨碧华安排道:“妈,明天是周末,让东旭陪你去吧,我在家带孩子。”

见儿子儿媳都这么说了,贾张氏只好同意。

翌日上午,贾东旭带着贾张氏去找巷子口的老中医。

去了小诊所,才发现今儿有不少老年人在这排队看病,贾东旭还不知要排到什么时候,他先让贾张氏独自等,而他则忙着去北新桥那边打听旧三轮车能卖多少钱。

坐在贾张氏不远位置的是一个病殃殃的老头,后面来看病的,有人认识他,遂与其交流起了病情。“老赵,你是什么病呀,人都消瘦了一圈,怎么不去大医院看看?”

“去看了,治不好,所以我才来看中医,就当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这么严重,怎么患上的?”

“年轻时落下的病根,上个月去医院,医生还不肯告诉我实情,让我把心放宽,想吃什么就让我儿子想办法弄点,医生后来才单独告诉我儿子病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