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李世民穿越扶苏> 第121章 真正的县城婆罗门!李相实是分封之扛旗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真正的县城婆罗门!李相实是分封之扛旗者!(2 / 2)

后同样成为该地法吏。”

“于垂棘县,竟是有一父三子同衙为官,其孙八人亦已尽数于学室求学,待他们成丁通过吏试之后,如无意外,亦会成为垂棘县法吏,一县法吏百人,其中十余人皆为族人!”

“如今我大秦地方衙署缺额严重,垂棘县法吏已在暗中阻止庶民之子入学室入学,以免损其利益。”“待到我大秦地方衙署官吏足额,地方法吏势必会极力阻止庶民之子通过吏试为试。”

“若我大秦长期行此策,地方基层法吏必将代代相传!”

大秦没有世家大族,甚至没有地主阶级。

但大秦现有的制度却可能滋生出一个更恐怖的群体,真正意义上的县城婆罗门!

一旦这个群体完全成型,庶民再想跃升阶层便将难于登天!

李斯并没有被揭穿短处的心虚,李斯早已考虑过扶苏考虑的问题。

听闻扶苏此问,李斯坦然道:“公子所言,确实是实情。”

“任何国家都需要人去治理地方。”

“法吏食秦粮、用秦俸,前程考评皆系于上,定会甘愿听凭差遣。”

“日后法吏皆出自学室,自幼苦读律法,习惯于依法办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无论是思想还是决断,皆可由陛下塑造。”

“法吏之子必须进入学室,必须接受秦律教导,必须接受大秦风俗,法吏的子嗣尽系于秦,则法吏更不敢叛。”

“秦强则法吏强,秦动荡则法吏动荡,秦亡则法吏亡,天下间再无如法吏一般与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者,法吏即便不忠,就算只是维护己利,亦会拼死维护社稷!”

“法吏代代相传,又有何不妥?”

任何一个统治者都需要团结一群人,否则必将众叛亲离。

有些王朝选择了世家大族,有些王朝选择了地主,而李斯劝谏赢政选择基层官吏,何错之有?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地主乡绅,哪有大秦自己从小培养起来的法吏更值得信任!

扶苏颔首道:“正因如此,孤以为李相极尽支持分封。”

“昔年周公亦是如此想法。”

“与其让地方豪强治理地方,不如令天子的兄弟、子嗣前往地方,为周治理地方。”

“天子的兄弟、子嗣,皆食周粮、用周俸,接受周王室教导,其子嗣亦可继承诸侯之位,与周王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即便不忠,就算只是为了维护己利,亦会拼死维护社稷。”

“但周公此策的结果如何,李相已经亲眼目睹。”

李斯懵了。

这能一样?

李斯断声道:“此二策焉能混为一谈?”

扶苏反问:“此二策为何不能混为一谈?”

“吏试不决于上而是决于地方,选官任官之权不决于上而是决于地方,则一地法吏将会皆为父子兄弟,族中长辈何异于诸侯!”

“陈馀于陈郡担任里监门之际,便勾结张耳,联合两名里监门之力便阻截了朝中下发的海捕文书,扭曲了陈郡郡守令各地方严查外客的命令。”

“两名里监门互相勾连尚且如此,遑论一县所有法吏尽数勾连乎?”

“长此以往,即便是朝中传令地方,地方亦会扭曲上令,甚至是抗令不尊,何异于割据地方之诸侯?!”

扶苏的话语如一道惊雷般在大秦君臣脑海之中炸响,更是引得赢政眸光微凝。

他们都站的太高了,看不见最基层的乱象。

他们也根本无法想象,在严刑峻法的大秦,竟然会有里监门胆敢知法犯法!

冯去疾肃声喝问:“竞有此事?!”

扶苏坦然道:“陈馀、张耳借里监门之权扭曲上令的罪行皆在卷宗之中,相邦大可翻阅。”“虽然陈馀、张耳已被处死,然,陈馀由陈郡郡守吕诙亲自拷问。”

“诸位同僚若是有所疑惑,大可令吕郡守入朝询问。”

而后扶苏目光看向李斯再问:“除了治地方之人从天子选派、代代传承,变为地方官吏自行决定、代代传承之外。”

“李相以为,李相之策与分封何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