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他低声自语,对设计有了底,但知道细节还需要完立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故意加重又显得着急的脚步声。
紧接着,门被“眶”一下推开了。
生产处的副处长李怀德快步走了进来,后面跟着车间主任孙师傅一一看情况是在路上遇到一块来的。李怀德脸上堆着过于热情的笑容,眼睛直勾勾盯向李卫东桌上的图纸。
他几步走到桌边,对其他人只是点点头,双手往桌沿一撑,身子就俯下去凑近图纸,眼睛放光:“哎呦!我的李大工程师!李组长!我一猜你闷头干就有好事儿!瞧瞧!又被我赶上了不是!快说说,这画的是啥金疙瘩?是不是又想给咱厂立大功啦?”他语气很兴奋。
其实刚才在车间他也瞥见了王大海差点出事的一幕,正感叹人力搬大件不容易,孙师傅就神秘兮兮地跟他说李卫东在画个“好玩意”,他立马就意识到机会来了。
李卫东对他这种“神速”和夸张劲儿已经习惯了,心里也觉得这位领导信息是真灵通。
他平静地站起身,拿起草图开始解释:“李处来得正好。
这是个手动千斤顶的初步设计。
您看这儿,”他用笔尖点点底座,“这是主要受力面。
关键是这根粗梯形螺纹螺杆,”他手指移到螺杆部分,“靠这套摇臂杠杆来带动它旋转。
杠杆省力的原理您了解吧?”
“懂!哪能不懂!”李怀德拍了下大腿,身子又凑近点,“就跟用撬棍撬石头一个意思!力大无穷!”他比划着。
“嗯,差不多那个道理。”
李卫东嘴角微扬,觉得这个类比挺形象,“摇臂这边用点力,经过杠杆放大,作用在螺母上。螺母和螺杆配的是梯形螺纹,摩擦力小但锁得牢。
这套设计能把摇臂那点力气放大几十倍上百倍,全变成向上顶的劲儿!您看这儿,”他用笔示意顶部结构,“这块高强度的顶盘,能稳稳托住重的零件或者大机床部件。
顶起来后,因为螺纹能自锁,它就固定在那位置,不会滑下来。
东西不算大,用起来还特别省力。”
李怀德听得连连点头,眼里的光更亮了。
他现在不光在听技术,脑子里盘算的是这东西能带来的好处。
他猛地直起身,在并不宽敞的绘图室里踱了两步,手兴奋地挥了挥:“好啊!真是好东西!李工!简单!实在!劲儿还大!这哪是千斤顶?这就是给工人减负、给厂里省事增效的宝贝啊!你想想,车间里那些大家伙,有了它,三两个人、甚至一个人就能弄起来!谁还用得着冒着扭伤腰砸到脚的危险死扛硬抬?这得省下多少人工?少出多少安全事故?大伙干活也轻松多了!”
他突然停步,转脸紧盯着李卫东,声音因为激动有点发紧,带着热切:“这玩意儿用途可太广了!哪只是咱们轧钢厂?整个工业系统,机械厂、汽车修理铺、锅炉厂,就连搬家公司,谁用不着?这市场,大得没边了!不行,这次咱们得正经搞起来!不能单打独斗!得成立正式的项目组!”
李卫东看他进入状态,理解他对市场价值的敏感,这正好能推动项目。
他点头赞同:“成立项目组效率更高。
主要部件得让好钳工车工来保证精度,材料也得好好选,比如这根螺杆和上面的顶盘,受力太大,普通的45号钢怕不耐磨强度也不一定够……”
“对对对!”李怀德没等他说完就抢过话头,语气坚决,“项目组必须建!我亲自来当顾问挂帅!李工,这千斤顶项目组组长就你担着!放心,”他大手一挥,看看刘工、孙师傅几个,“人员我亲自去挑!保证给你抽调精兵强将,就是上次搞定精密仪器维修那批骨干!你们一起干过,熟门熟路!争取尽快把“铁疙瘩’一哦不,咱们的顶梁柱一一样机整出来!”
他转向孙师傅和刘工,鼓劲儿道:“老孙!刘工!你们听见了?全力配合李工!要人有人,要料给料!这可是咱厂接下来可能的大动作,也是实打实为工人谋福利的好事!”孙师傅和刘工立刻挺直身板应道:“李处长放心!保证配合好!”
李怀德的效率确实高。
不到两天,“手动机械千斤顶项目组”成立的正式通知就下达到了相关车间科室。
核心成员名单很抢眼:上次参与精密维修项目的骨干,技术精湛、沉稳可靠的七级钳工赵炳坤;同样七级、擅长复杂内螺纹车削、做事一丝不苟的车工老师傅钱家栋;六级锻工,力气大心还细的孙铁柱;加上经验丰富的图纸审核员刘长林,技术科两个画图快的年轻人,还有李卫东点名要的、精通金属材料性能的材料科技术员周晓梅。
阵容强大,一看李怀德就是下了决心。
老搭档合作,默契十足。
“老赵!钱师傅!又要搭伙干活啦!”孙铁柱嗓门洪亮地打招呼。
赵炳坤擦着自己的工具盒,沉稳地点头:“跟着李工干,心里有底。
上次就学到了不少。”
钱家栋推推眼镜:“嗯,这东西实用,咱们得把它做得扎实!”项目组在技术科隔壁腾出间大屋子集中办公。
李卫东日夜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