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To:千溪欢迎你
潮水汹涌,不要怕
我在千溪等你
濮君阳”
吴裳后来认真读了濮君阳写千溪的书。她惊讶地发现,濮君阳书中的二三十年前的千溪,跟她记忆中的千溪有很大不同。然而她只记得下雨时候泥泞的路、海边滚烫的沙子,还有台风天时屋顶要被掀破的那种恐惧。她给濮君阳发了条消息:“谢谢,书收到了。”“不客气。出版社最近在跟我沟通签售会的事,但因为目前情况特殊,几次无果。后来说可以选一个小众的地方,做一个签售会加读书会,只限30人左右在现场听,同时开通直播交流。听说你的咖啡厅马上要投入营业,千溪欢迎你也已建成,我向出版社推荐了这里。如果可以,请你帮忙落地。谢谢你吴裳。”吴裳能想象濮君阳在编辑这些文字时的心情。他在他的书中写到:他总觉得自己的眼睛无法正确感知色彩,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千溪的一切都是灰色的。海水、天空、小路、桂花、都是灰色的。那些痛苦生活的点滴,腐蚀了他阳光的心。他原本再也不想回千溪,却还是决定回来了。他走了很远的路了。
吴裳站在那里想了很久,是啊,很远了。她给他回消息:“千溪综合体是覆盖度假、休闲、养老为一体的世外桃源,欢迎大作家回家,我一定配合出版做好迎接工作。"感觉自己这样回太过正式,接着发了一长串哈哈哈哈,说:“濮君阳,快回家吧,春花奶奶院子里的花又要开了。我们正在过美丽炎热的夏天。吴裳说完话小心翼翼抱起那些书,走到春花奶奶家。院子里有老人正在晒太阳,肖奶奶正在打瞌睡。吴裳蹑手蹑脚走过去,把书摞在树下,风一吹,桂权叶子抖动起来,在封面上抖出斑驳的光影。她拍了张照片,留作纪念。她还没吃饭。
家里冷锅冷灶,冷冷清清。自从外婆跟爷爷去流浪,吴裳就很少开火做饭。哦不对,她没做过。她每天都去食堂随便吃一口,原本该吃西瓜的夏天,她好像也没正经吃过。这时她想:如果要把外婆接回来,她该先好好打扫一下才对房子已经很久没有彻底清扫过了,角落里都是灰尘。吴裳决定这一天先把别的事放下,用几个小时打扫房间。
那些陈旧的物品被她一一擦拭、院子里房间里的花也一一浇过、衣服都重新折叠好,想到外婆看到冰箱里空空如也,定会很生气她不好好照顾自己,于是又决定包小馄饨。
眼睛扫过桌子上的木匣子,想起当初外婆、姆妈和她,来来回回乐此不疲地写便条,就拿出来看。亲人熟悉的字迹令吴裳心安。林在堂是这时回来的。
他拉着一个大箱子,准备收拾一些林显祖和叶曼文的衣物带走。轮子在地上摩擦出声响,老黄慢慢站起来,走到门口去看。看到是林在堂,就跑去迎接他了。
“老黄。"林在堂跟它打招呼,强行挤出一个笑容:“你最近怎么样?”老黄过得并不好,它很孤独,所以并没像以往一样热情。林在堂叹了口气。他头上的纱布早拆掉了,人不再显得滑稽和可怜。进门看到吴裳在包小馄饨,就请吴裳为他煮一碗。
吴裳看他耷拉着脑袋看着老黄发呆,跟她说话时候强行挤出一个笑,就知道他或许是遇到事情了。
“你怎么了?林在堂。“吴裳问他。
“没事。”
“没事你就滚出去,别在我这里装可怜。"吴裳说:“你是故意摆出这样的表情给我看吗?”
林在堂摇头否认,但他也不走,仍旧坐在那。林在堂不知该怎么跟吴裳说。
他终于知道了爷爷的病。
他是从阮春桂口中得知的。
母亲阮春桂于两个月前接到林显祖电话,要求她陪他去医院。她作为唯一一个知道林显祖病情的人,终于在这一天早上忍不住心里的愧疚和压力跟林在堂说了实话。
阮春桂罕见地哭了,她说:“我每天去山上念佛,但没用啊。你爷爷是晚期,他拒绝接受治疗。”
林在堂没有五雷轰顶之感,他之前就有隐约的预感,曾多次劝说爷爷去医院,但爷爷都会拒绝他。那种悲伤缓慢地在他的身体里随着血液流淌,最后流到了身体的每一处。
老黄好像感知到了他的难过,站起身子,扒着他的裤脚安慰他。吴裳将小馄饨丢进锅里时,听到林在堂说:“爷爷是癌症,晚期。”她顿了顿,以为自己听错了,回头看着林在堂。这时林在堂摘下了眼镜放到木桌上,用一只手捂住眼睛,嘴裂开,无声地哭了。
夏风将他的头发吹乱了,风很热,他却瑟瑟坐在风里,像一个无助的孩子。吴裳转过身去,盯着翻滚的热水,滴哒一声,泪珠掉进了锅里。调汤底的时候,想起林显祖从前总是会在这个时候说:“我就爱这种海洲味哦!”老人一辈子山珍海味吃过,大风大浪经过,重大场合被接见过,人潮人海走过,但他却只爱这口海洲味。他说他不爱吃别的东西,饿的时候一碗素面或一份小馄饨,就足够了。胃口好的时候,炒一些小海鲜,或者酱两只蟹,就算过年了。
或许林显祖与吴裳的交集是始于吃食,所以吴裳想起的,都是这些。林在堂压抑的哭声传进她耳中,她将两碗热馄饨端到桌上,手搭在林在堂的肩膀上,轻轻地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