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宋第一女皇> 第四十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2 / 4)

,可实际操作上,各地官商勾结,便是四分五分也是常有,如此高的利率,难道不是伤农。“宗泽反问道。

赵端咂舌。

二分就是百分之二十的利率,便是放在她熟悉的经济程度非常高的年代,也不算低了,更别说经济流通程度这么低的宋朝。“地方官员为了邀功,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为此甚至还多了很多名目繁多的勒索,公主也该知道,自来百姓都不想要靠近衙门,人人都说一靠近衙门就要脱一层皮,为此百姓苦不堪言,倾家荡产不计其数。"宗泽继续说道。“那没有调整措施的吗?"赵端问道,“我怎么听说朝廷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提举官等官员用来调控实际操作上的问题。”“沉瀣一气。"宗泽冷冷说道。

“宗留守是觉得,我要是也想要推行汴京现在改革到其余地方,很有可能会陷入这样的争议中。”

赵端明白他的意思,踟蹰问道:“可若是不改,难道就任由这些烂肉生疮嘛。”

宗泽摇了摇头,却同样无解。

改革自来就有批孵撼树之姿,数千年长河中,改革能成者寥寥无几。至少本朝,无一人成功。

“可我也不并是要改革,我只是想要周边安宁下来。“赵端换了说法,“汴京如今作为前线,若是后方不稳,便是腹背受敌。”宗泽直白说道:“那一定会沦为朝廷新旧之争的另一块地方,想当初徽宗也有意将章惇以罪贬逐于外,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试图化解党争,但五十多年的党争,两边人都已经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到最后还是依靠蔡京与童贯等妇人闹出元祐党籍碑的荒唐事情,大肆烧毁文集,压制他人谈论,才算看似盖棺定论,其实也不过是压制,只等死灰复燃。”“然后烧到我头上了?“赵端犹豫,可随后又反驳道,“可我是个公主,也能引起这么多纷争?”

虽然她在汴京做出一点成就,但她也确定自己在外人眼里也许并不受欢迎。作为一个公主,她实在太高调了。

宗泽沉吟片刻,第一次大胆直视公主清亮的眼睛,认真说道:“公主若当自己是公主,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若公主不当自己是公主,那未来一定要经历这样的事情。”

赵端被那一眼看得一个激灵。

宗泽一直是一个很规矩的人,士大夫克己复礼、公谨忠信的一面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足以称之为善人君子。

可这一次他的目光带着不可察觉的试探和深究。赵端缓缓眨了眨眼,片刻之后笑了出来:“可我只是想要汴京的百姓能好好活下去。”

宗泽瞳仁微动,半响之后,重新垂眸,恢复平日的恭敬之色:“愿苍生俱饱暖,公主仁心名满天下。”

赵端似笑非笑,非要暗戳戳怼了一句:“宗留守知道就好。”宗泽沉默片刻,随后突然说道:“听闻应天府对公主举办的大比武几乎成了一面倒的批评之语,官家也来信问了过几次。”赵端心中一惊,不知是对应天府对她的骂声,还是官家越过她直接去问宗泽的事情。

“公主一片为国为民之心,要和官家说清楚才是。"宗泽提醒道。赵端缓缓点头,终于明白宗泽那句奇怪的话是为何了。一一看来有人认为她有不臣之心。

可老实说,赵端并没有,她就是想给自己垒个结实好看的窝,然后安安心心呆在汴京而已。

“还是说回正事吧。“赵端思索片刻后,就决定跳过这个危险的话题,“总要把多余的人安置好,也好为了应付极有可能南下的金人,若是放任不管,城内如何能有这么多不安分的因素。”

“下官去信给各处衙门,看哪里能收容安置这些人?"宗泽也默契地不再重复刚才的事情,继续就安置多余百姓的事情,提出折中的办法。“之前提出的把各统制手中老幼清理出来,回归土地,他们都执行得敷衍。“赵端暗戳戳反问道,“宗留守麾下的丁进就不太配合,要是他作为您统辖的人都做不了榜样,其他人自然不肯听从。”宗泽拧眉:“若是这些老弱都在统制手中,一应生活也都是他们负责,若是现在清理处理,就要衙门负责,于现在的情况来说并非良策。”宋朝采用的是募兵制,常见的是在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安抚动荡不安的社会,乃是朝廷常做的手段,就连造反的人再被镇压后也能被招安,捞个官当当相比较征兵制最大的问题,士兵不仅没工资,还要自己解决武器和粮食,这样往往会导致士兵素质良莠不齐,逃兵现象很多。募兵制相当于一份长期工作,军队的武力大幅度提升,但又因为军器衣粮都是由国家供给,军费开支和财政负担便防备整张,尤其是到后面的大宋据说有八十万禁军。

“所以我说安排到附近州县,我之前听做生意的商人说,当年金军两次围城,外加这次官家准备南下,隔壁州县十室九空,少有人烟,我们可以把多余清出来的安置在周围。“赵端解释道。

这个想法在她心中徘徊了很久,不仅是因为一些个人私欲,更多的则是处于丰富劳动力的想法。

这些人被握在统制手中,那就永远不属于大宋。人口和土地,就应该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赵端不懂什么是执政理念,但心里还是把当年政治课上的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现在土地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