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水深(3 / 4)

?”

温天悦想到赵府尹曾经不想得罪孙相的样子就想笑。

她抄着手,微微眯起眼,“到如今,赵大人可还想主理这个拐卖案?”

“那是自然!”

赵府尹不想放过戴罪立功的机会,义正言辞,“我乃京城百姓父母官,怎能眼睁睁看着无辜孩童被拐走,他们的父母整日垂泪?”

“很好,”温天悦颔首,“待会安济院那边,麻烦赵大人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还有,为防止安济院的管事对老人孩童下手,还需要赵大人妥善安置那些人。”

顿了顿,她补充,“下官这就和王爷禀告一声,王爷应该也会参与这个案子。”

赵府尹彻底放心了,打包票不会让安济院的管事恼羞成怒对无辜百姓下手。

等出了府衙,温天悦就敛去笑容。

赵府尹说什么都不肯深入调查劫镖案,生怕查到李睿广的死与孙相有关,又查到孙相做见不得人的勾当。

可这次安济院的拐卖案亦与孙相有关,他主动请缨,主动得罪孙相,也算是一种‘报应’吧。

温天悦并不打算提醒他。

审讯实则耽搁了许久,而且只有两个管事的亲戚吐露了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只指向安济院的几个管事,与孙相无关。

三个江湖高手更是嘴硬,不肯暴露半分。温天悦是利用旁白提示才得知他们是长乐酒楼培养出的高手。这可无法作为实证指认孙相。

这个案子还有得查,还得在引起孙相注意前,掌握更多的线索。

再次到了衡阳王府,温天悦差点被一堆小孩包围。

穿着白衣的衡阳王撤掉了绸缎,垂着眼坐在石桌旁。

她有些惊喜,“王爷,您这会能看见了?”

“勉强可以看到一些。”

衡阳王朝那群小孩点头,“不清楚你查到哪些线索,便没放他们离去,以免有人报复。”

“王爷明智。”

温天悦看到应秀竹朝这边张望,“王爷,我先和那个孩子聊几句,再和您解释一些事。”

“温少卿请便。”

快步走上前,蹲下,温天悦拿出木簪塞到应秀竹手里,“抱歉,我不该将案子交给赵府尹查,还连累你落入险境。”

“和温大人无关,”应秀竹攥紧木簪,使劲摇头,“是我自己要跟他们走的。而且我知道,有些案子不归大理寺查,大人不能越权,会被弹劾的。”

真是懂事得让人心疼。

温天悦揉了揉她的脑袋,“待案子结束,我替你恢复户籍可好?可以恢复原名,也可以保留现在的名字。无论是李竹,还是应秀竹,都十分好听。等有了户籍,咱们去学堂。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孩子,定能学有所成。”

瘦骨嶙峋的小女孩瞪大眼,“大、大人,您、您知道了?”

“也是巧了,”温天悦温和一笑,主动解释,“我恰好在查当年你姐姐被拐走,以及你父母染病身亡,伯父外出经商遇到劫匪的案子。”

原身为查这个案子,特地去了京城辖内的李家村。结果才知数年前李家奶奶去世,家中孤女不知所踪,李家的房子田地也被族人占了。

整个家支离破碎。

而李家两个孩子原名分别是李秀和李竹,娘亲姓应。

根据一些零碎的线索,温天悦才怀疑应秀竹就是那个不知所踪的孤女。

见小女孩眼眶红红,她轻轻将人揽入怀里,“这几年辛苦你了。”

小女孩彻底忍不住了,‘哇’的哭出声。

她一边哭一边结结巴巴的说:“奶奶说……我、我们家被盯上了……她说她可能也会出事……她偷偷卖了一些田地,将银子留给我……后、后来她也走了……李家村的人说要收养我,其实是贪我家的房子田地……我躲起来,听到他们说要卖了我……”

那时她不过六岁,短短一年里,她先是知道长姐的下落,紧接着父母伯父身亡,伯母带着堂哥堂姐改嫁,奶奶又去世,自己连同家产还被人盯上。

天都塌了。

她迷茫,甚至不知道该恨谁,就这么在京城里躲藏流浪着,吃足了苦头才查到一点点线索。

“呜呜呜!大、大人,您一定要抓到那些坏人!”

温天悦郑重承诺,待小女孩不哭了,才和她商量,“到时你会是重要人证,不适合再独自在外流浪。你可愿意住在我家?等案子结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一直留在我家里。”

应秀竹眼神渴望,又有些犹疑。

这时,身后传来衡阳王的声音,“温少卿,恕我直言,公租房那边有些乱。便是温少卿你的安危都难以得到保障。”

温天悦无言以对。

“不如这样,”衡阳王站起身,走到两人身边,又遥遥看着捧着糕点吃的小乞儿们,“让他们暂时留在王府。王府够大,目前也足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