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期间,郑和率领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庞大航海船队扬帆远航,先后七次出航远洋。船队前两次至印度半岛南端为止,后五次向西越过印度半岛,行抵中东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赤道以南。郑和远洋船队战胜了狂风翻滚、巨浪滔天的险恶环境,船队依靠着先进的航海技术不分昼夜航行,一部分进入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交界的厄加勒斯特角。在那个没有机械动力,一切仅靠船桨和船帆的海船已经远远超过了利用季风航行的要求,创造了航海史上的伟大奇迹。郑和于宣德八年四月初在返航时病逝于印度西海岸古里;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自此后朝廷再无远航之举。
嘉靖二年五月,由于日本两个朝贡使团在宁波为“入贡”资格问题爆发了“争贡之役”,至使很多无辜的平民被掳杀。当时朝廷认为倭寇之患是由于开放市舶而导致,于是关停了所有市舶司,并专对日本实行“闭绝贡路”,禁止其入境进贡。由于这一事件的发生,导致了朝廷施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直到隆庆元年,才由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要求请重新设立市舶司,将私下里偷偷进行的商品专卖改为允许公开进行商品贸易。这才始得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商人下海贸易,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自此,民间私人下海获得了合法地位,东南沿海各地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开放的局面。
站在海边遥望大海,会使人心潮澎湃,心生无限遐想。而当真正置身于船上去体验海上生活时则又感到枯燥乏味,没了新鲜感。举目四望,海天茫茫,人如无根之萍,体验着脚不着地的飘摇之苦,身体不稳心里发空,除了吃喝拉撒,只能躺在船上。就这样,直到第六天下午的申时,才远远地望见了岸上的巨石和大树。一行人经过了六天的海上航行,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船还未停稳,紫霖就纵身一跃跳上岸去,帮着船工接缆绳,固定拴船。
上岸后有了从空中落地的感觉,踩在坚实的路面上如同有了根,琼州岛就在脚下。
海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六千年多前,岛上黎族先人就在这块热土上开始了农业耕种活动。汉武帝元鼎六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将军杨仆平定了南越。三国时期,孙权派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兵三万远征珠崖、儋耳,复置珠崖郡,属交州。唐高祖武德五年,开始在海南岛上设崖、儋、振三州。宋太祖开宝四年平定南汉,把和琼州毗邻的崖州并入琼州。明太祖洪武元年三月,明军挥师南征,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改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
正是:
披星戴月展烟蓑,沐雨迎风渡大河。
报晓雄鸡和唱韵,骄阳俊马笑狂歌。
深山路险藏佳木,性定情真斩烂柯。
重器本由良匠作,天工宝鼎要精磨。
在海口码头上岸后,放眼望去,码头四周也都堆满了货物,港口贸易兴盛由此可见一端。这里有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较多的还是海峡对岸的雷州人。因地域便利原因,徐闻到此顺风时不到两个时辰即可抵达。从徐闻贩运而来的多为海南所缺的白米、耕牛和瓷器这些生活必须品和劳动用品,而输出的多为当地农产品及名贵木材。在距离最短的航线上,多数为民间小商小贩,他们频繁往来于徐闻和琼州岛间。小船的便利性在这片海域航行中更能体现出来,大船多为从南洋一带驶来的商船。它们来往经过需要在此补充淡水和食品,所以港口显得特别繁忙。海南也不乏一些有影响力的富商及土豪,商人以利益为重,只要有利润,有市场需求,他们是不会放过赢利的机会。而小商贩则是将一些少量货物就地销售,码头上停靠的几艘大船,都是从南洋经此中转的洋商货船。
仙枝这一路都在调整着自己的心情,在这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从一个待字闺阁的少女,到嫁为人妇,再转身变成远走天涯的“清衣小哥”。其差异之大,是平时想都没有想过的事。生活就是这样,它不会给你思考和等待的时间,也不会给你特别的选择权,甚至在你还没有做出决定时就已经人在旅途。你唯有努力前行,灵魂才能跟得上脚步行进的速度。当你偶然生出自己为什么会走这么远的路并心生感慨时,却已是身在天涯,甚至还来不及细想这一路千山万水的行程是如何走过来的。天涯有多远?自然是极远的地方,已经快到天边了,所以才会“相去万餘里,各在天一涯”。而人毕竟是有思想的,若以脚步度量,则是万里之遥;若以心灵去感受,也只在枕上一梦。虽然这一路栉风沐雨、跋山涉水人很辛苦,可内心却充实。这是因为你不再是孤独的行客,身边有了伴侣,感情有了寄托,灵魂有了归宿。与心爱之人同行天涯路,本身就是一件庄严、美好和幸福的事。
离船上岸的这一刻,仙枝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传说中的天涯海角之地,一时竟有了莫名的激动和自豪。这些天在船上枯燥乏味的生活所带来的不适也已一并消失。黄师木也很激动,在船上的这些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