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顶上日出的最佳观测地点是白鹅岭,这地方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云海、雪松尽收眼底,据说能看到太阳从云层中跃出,很是壮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郁暮华在前面走,易卿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
等他们走过去,白鹅岭早已人山人海,连个插脚的缝隙都没有。眼前的这个情景让她不自觉想到了八年前和李一在泰山玉皇顶看日出的场面,当时也是这样,她因为起晚了没能占到好位置,只能骑在李一的肩膀上。
那个时候她深刻理解了牛顿的那句话“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泰山顶上一轮巨大而火红的太阳慢慢从海平面升起,下面有水珠滴落,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那场面,让她记了好多年,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走吧。”郁暮华说。
“……嗯?”易卿从回忆里出来,“……哦。”看这架势,是看不到日出了,还不如回去睡觉。
他们并肩走着,过了一会儿,易卿发现这并不是回帐篷的路。
“郁老师,您要去哪儿?”难不成他也是个路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完了,易卿心里想,俩路痴,这下可真是芭比Q了。
“去看日出。”郁暮华不紧不慢地说。
嗯?看日出?
“到了,”郁暮华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棵松树说,“这儿也能看。”
易卿走上前去,站在那棵松树旁眺望远方的云海雪松。虽然视野不如白鹅岭辽阔,但胜在安静,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
“郁老师,您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易卿回过头笑着问他。
昨晚,他在山顶转了一夜,无意间发现这个地方,想着她或许喜欢,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郁暮华唇角微扬,没有说话。
易卿在松树旁的石头上坐了下来。这块石头平坦开阔,是这座山峰的制高点。坐在上面,脚悬空在云朵之上,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快下来,你知不知道——”郁暮华快步走了过来。
“不要说危险啊,”易卿打断他,“煞风景。”家里有易来之和李一这俩人已经够了,她可不想再多个爹。
郁暮华不再说话,只是守在她旁边静静地看着她。
这时,东方出现一道火红的光芒,整个地平线好像被点亮了一样,那道光慢慢变粗、再变粗,最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火红的太阳。
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将云海照成五彩斑斓的颜色,山峰像是被瞄上了一层金边,雪松的周围像是安上了灯条,熠熠闪光。
一切都是那么光芒万丈。
“郁老师,您看到了吗,是不是很漂亮?”易卿被眼前的景观惊到了,虽然不如泰山山顶的日出壮阔,但配合此处的风景,宛如仙境。
“黄山归来不看岳”果然名不虚传!
“嗯,很漂亮。”郁暮华望着她的侧脸,轻声说。
“郁老师,您快看呐,那座山,是不是很像吃了大象的蟒蛇!”
“你想象力什么时候变那么丰富了?”郁暮华笑着说。
“这可不是我说的,”易卿把头发拨到脑后,闭上眼睛,“这是小王子说的。”
小时候,李一拿着一幅图问她画的是什么,她说是漂浮在海面的一座山,当时李一愣了一下,说这是吃了大象的蟒蛇。
后来她读了《小王子》,才知道那幅图大人都觉得是帽子,只有小孩子才觉得是吃了大象的蟒蛇。
没人觉得是漂浮在海面上一座山。
熟悉的铃声在山间响起。
郁暮华掏出手机,按下接听键:“鲁老师……嗯……我们在一起……好……我们现在回去。”
“鲁老师找我们了?”易卿问道。
“嗯。”郁暮华把手机放回衣兜,“回去吧。”
“好。”
郁暮华朝易卿伸出手,她把腿挪到石头上,扶着他的手臂站了起来:“谢谢郁老师。”
他们沿着原来的路往回走,时不时的鸟叫声回荡在山间。人们总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知道这些叽叽喳喳叫着的鸟儿有没有吃到虫呢?或者说,那些早起的虫儿有没有被鸟吃掉呢?
路边一对老人正坐在台阶上休息,老爷爷正拿着一块手帕给老奶奶擦手,擦完了又掏出一个梳子给老奶奶梳头,老奶奶则一脸幸福地看着老爷爷。
“易卿,”郁暮华在旁边提醒,“鲁老师在催我们了。”
“哦。”易卿收回目光,“走吧。”
此时,鲁南屹和课题组的其他人正站在路口。
易卿快步走过去:“鲁老师、师兄师姐们,对不起啊,我没顾上时间。”
“为什么关机?”鲁南屹神情严肃,感觉要把她吃了。
这个样子的鲁南屹她还是第一次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