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主人。
这不是王绂的别号吗?
想不到此画竟然是王绂,王孟端的真迹。
沈愈现在不说懵圈吧,却也非常的意外。
他曾经想到过很多明初大画家,比如王履,徐贲,边景昭,李在,夏旭,戴进,周文靖等,但没想到竟然是王绂。
与明代中后期的画家相比,王绂的传世作品并不算多。
但有一点,王绂的传世作品在明初大画家中却是算多的,似乎没有画中藏画的必要吧?
不过沈愈马上就释然了,项元汴对王绂的画作极为喜爱,甚至算是铁粉之一。
黄叶老人智舷在《黄叶庵集》中写到,“项子京(项元汴)家藏王孟端(王绂)江山万里图一卷,长四丈,余尝见之,真希世之宝也。”
这说明项元汴对王绂的字画很早就收藏了,更是视为珍品。
并且这个“瞒天”的古代造假家族一直到清末才消失,在清初时王绂的画已经可说是绝品,为此做一副画中画也说的过去。
王绂【fu】,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是明初时的顶级大画家,诗人,书法家。
早年因为才气被征召入京,后来隐居九龙山教授弟子。
永乐元年,王绂因为书法好再次被举荐入京,供事于文渊阁,官至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在明代是七品官,品级并不算高,但属天子近臣,属于皇帝信任的那种官员。
“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
王绂主要负责书写圣旨,诰敕、银册、铁券此类的文书,后来更是参与编纂《永乐大典》。
王绂的墨竹山石是明代公认的第一人。
其山水画对后来的明代众家有很大影响,其中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多在其真迹上题跋。
此画是王绂真迹,沈愈现在已经没有一丝怀疑。
手捧古画,沈愈脸上突然露出几分笑意:“古画如果原作者没有书写画名,那么画名多由后来的收藏者起。
“说白了就是谁先起画名,那以后的藏家也好,爱画之人也好,也就跟着喊了。
“既然此画画的是竹石,并且是六颗青竹,不如就叫它《六竹青石图》?”
反复念叨了几遍,沈愈马上又摇了摇头:“不行!复杂了点,那索性叫《水墨竹石图》吧!
“嗯,妥了,就是它了!”
王绂的作品传世大部分都被各大博物馆收藏,具体的价格沈愈也不是很了解,但保守估计,这幅《水墨竹石图》的价格至少也是800万起。
嗡!
床头柜上的手机震动声传入沈愈耳中,拿起来一看,是李老打来的。
“李伯伯您好。”
李翰林直接开门见山:“有几个朋友邀请我去参加一个小型鉴宝会,就是几个相熟不错的朋友拿出最近买到的藏品然后大家一起交流下心得。
“我跟他们说了一下,让你也过来,你有时间吗?”
听到李翰林的话,一股暖流瞬间在沈愈心中涌起,李老对自己真是没的说,这明显是给自己牵线搭桥认识楚州古玩圈里的大佬啊。
沈愈连忙道:“有时间,就是没有时间也会找出时间来。”
李翰林哈哈大笑,“那好,还有一个事,你有没有拿得出手的古玩,如果有的话就带过来!”
“有!”
沈愈回答的很干脆,本身他也有。
未修复的明代黑端砚。
《装潢志》的原刻本。
银质鸳鸯酒壶。
在《溪阁清言图》摹本地杆中取出的程君房古墨。
还有眼前这幅王绂王孟端的真迹《水墨竹石图》。
可以这么说,无论哪一件都可以拿得出手。
就在沈愈斟酌带哪个物件去的时候,李翰林的声音再次响起,“对了,忘了告诉你地址了,地址是醉仙楼饭店后面的醉仙居,你来了之后报我的名字就行,不然你进不来。”
“好的李伯伯,我记住了。”
李翰林随即挂断了电话。
鉴宝会,沈愈并不陌生。
一是鉴宝。
二是交流收藏心得。
三是扩展人脉关系。
四是古玩变现。
《装潢志》这种古籍中的珍品,沈愈绝对不会出售,除非大量印刷的古籍,就是民国时候较为稀有的三国,西游类的连环画沈愈都很珍惜。
银质鸳鸯酒壶沈愈暂时弄不开,也不知道里面藏的什么东西。
王绂这幅画太珍贵了,拿出去未免有些惊世骇俗,并且清代以前字画类的真迹,除非山穷水尽沈愈绝对不出售。
开办一个私人博物馆一直是他的梦想,这种稀有字画卖了之后再想买可就没处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