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兴二年
正月,张弘范率领两万余元军攻至崖门,元军部队抵达崖山,对南宋仅有的控制区域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赵昺醒在一张“龙床”上,所谓龙床也不过是比较体面一点的木床。自蒙古南下后,南宋皇室颠沛流离一路撤至广东地区的崖山,别说普通的军民,就算皇帝的寝食也令人无言,以如今的景象谁又能想得到几十年前盛极一时的南宋王朝呢。
这个“赵昺”并不是皇帝赵昺,是现世中在崖山海战遗址海底考古的一名考古学家,在一次考古作业中竟阴差阳错的昏迷过去,再醒来便躺在这床上。
赵昺疑惑地问向旁边侍寝的太监
“我这是在哪里?”
太监也疑惑地答道
“陛下在临时的行宫呀”
“我是?”
太监面露难色道
“您您是当今大宋的皇帝啊”
房间里突然闯进了陆秀夫为首的几位大臣,禀报道
“陛下,蒙古人已成三面包围之势,恐此地不宜久留,张将军已为陛下备好龙舟”
听到此处,赵昺才顿悟了。好家伙,原来我是重生在这末代皇帝赵昺的身上了啊
原来南宋将军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下令准备将一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来抵御蒙古军队的袭击。
呃,岸边不宜久留,船上就宜久留啊?
赵昺早不是那七岁儿童,而是对南宋历史有着极高造诣的历史考古学家,他深知南宋覆灭和崖山海战的处处细节。听闻这消息,暗惊一声“不好”便用他那充满稚气的声音说道
“官家不认可张将军的安排,既然我大宋还有千余艘战船,为何就必须固守于此地?”
陆秀夫眼皮一跳,眼中带着一丝惊诧地抬头看向赵昺,说道
“陛下?”
赵昺解释道
“如今蒙古鞑子兵势强盛,官家与诸卿可乘船南下而暂避其锋芒,休养生息后必能使大宋中兴,届时便可卷土重来啊”
几位大臣相顾无言,他们内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七岁儿皇帝竟能说出这些话,也想不到皇帝竟然会放弃祖宗故土神州大地而飘零过海。
有个大臣正扭捏地想说道
“陛下”
赵昺龙袍一挥,眼中几分怒火道
“卿等不必多言,如今我不去南海难不成留在此地甘为他人瓮中之鳖吗?!还是你们能靠这弹丸之地攻回临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懂吗?”
陆秀夫微微点头说道
“臣认为陛下说的并无不道理,中书门下可以考虑斟酌一下”
赵昺叫道
“如此存亡危急之关头,还考虑考虑,等你们考虑出来了估计官家都被抓走了!快去知会一下张世杰准备物资南下”
张世杰在听到陛下圣旨后也十分惊诧,但无奈地按旨行事。
一周后,阴霾笼罩的清晨
岸边的百姓纷纷拿出家中的粟米、现宰的猪牛羊肉和粗布绸缎,塞给临行登船的士兵们。士兵们也垂着头默默地一队队地上船,他们看着这脚下的土地,世代生育于此的土地,只有临别时才是那样的亲切啊。
赵昺御驾至岸边,百姓们也将注意放到他的身上,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赵昺看着这些陌生而亲切的人群,说道
“你们是大宋的臣民,官家很自责无能庇护你们,如今”
人群中也爆发出了些许声音
“陛下,愿大宋永昌”
“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
“陛下,我还能看到陛下回来吗”
就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向南驶去,这船队载着十万余人,其中有木匠铁匠等手艺人,当然,其中以造船工人居多。
崖山原有二十余万的士兵,经张世杰选拔仅带着五万精兵前往南海,剩余的十五万士兵卸甲归田。不仅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更是为了那重来之日。而那十五万归田的士兵心中也默默地记着并坚信着
听到此消息的忽必烈大怒,一拳打在桌面怒吼道
“为什么不及时去围歼他们,为什么要等他们走后才通知”
一名大将面色难堪道
“宋朝皇帝行动过于果断迅捷,我们内部中的线人得到消息后快马加鞭也无济于事啊,那我们现在派出水师去追击他们?”
忽必烈长叹一声,说道
“不必了,我们水师力量如今并不比他们要强盛,何况我们还要花费兵力去治理打下的疆域,消灭那些中原谋反的人才是最主要的”
至此,赵昺已脱离蒙古铁骑的魔爪,然而他即将面临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