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都市言情 > 星术不正 > 第10节 悲剧老陈

第10节 悲剧老陈(1 / 2)

星术界并不是一个很有爱的和平世界,星术师也不是餐风饮露的神仙,他们吃饭穿衣也和普通人一样,修行星术虽然看上去不消耗额外的资源,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为了获得更长的寿命,星术师需要努力提升境界,可是光凭自身努力,没有加速修行的资源——尤其是星石,修行速度就要看功法和资质了。

星石是一种很奇特的石头,不仅能提供星力加速星术的修行,还有一定的延命功效。这种石头一般都是由天外流星带来的,大陆上也有少量的星石矿藏,不过那些矿藏都被前人开采一空了。总体来说,星石是稀少对星术师尤其是那些资质不太高的星术师十分重要的资源,所谓僧多粥少狼众肉缺,为了能向天再借五百年,因星石而起争斗就不可避免了。

按说,广袤的大洋深处,亿万年来积累了无数星石,根本不需要用战争来争夺。有许多苦比星术师自觉无望参与大陆上的争斗,迈出了征服海洋的脚步。不过,苦比之所以被称之为苦比,就是没有靠山又境界低下的散修。海底是什么地方?深不可测且又变幻莫测,岂是轻易能被征服的?达不到金身境,别说寻找星石,能下潜到深海就不错了。而金身境的,这个大境界有些奇特,虽然也分九个星级,可严格说来只能算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星术修行如同坐死关,若不等金身大成就破关而出的话,反噬倒不至于,但却会造成境界倒退,而且是直接打落到破空境,所以根本没那闲工夫去找星石。而高过金身境界的,哪怕是最弱小的星空境星术师,也能飞出大气层在星球附近游走。遇到星石靠近的几率虽不甚高,但外太空总比在大海中要视野开阔,毕竟海水对感官的影响远比真空大得多。

题外话说,按理需求能促进技术进步。难道那么多苦比星术师,就想不到利用外力打捞

星石?比如说发展深海潜艇。可事实上,像陈默儒那样欲造船出海,甚至更异想天开的星术师也不少。不过,技术发展是有其自然规律的,潜艇这东西不是泥捏可成的,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集合。君不见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一个半世纪后,地球上才造出潜艇么?而且,经过科技大爆炸的几百年发展,潜艇的下潜深度依然还着很大局限,这还是在有理论指导和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在这个世界里,除了辛宇这样的重生者或穿越者,绝对没有星术师能在有生之年建立起一套星术之外的知识体系和工艺。恐怕等潜艇被发明出来,星术师都已经作古多时了,谁还会有为科技献身的伟大情怀啊?而且,就算有这么个圣人,而且也能有异界愚公的精神,子子孙孙无穷尽。可发展技术是需要巨大投入的,就算产学研一体的先进模式,初始投入也是少不了的。更重要的是,前路茫然的情况下,初始投入也必定巨大的。既然你都是苦比星术师了,你有那个资金实力么?

星术界的星术知识一直是被那些宗门和稀少到只有两家的豪门垄断的,所谓俗世中人,无论身份多么尊贵,无论身家多么丰厚,只要不被他们看上眼,是不会有被吸纳的机会的。而一旦被吸纳,则说明有着超卓的天资,对星石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大,即使也有需要,也会由宗门提供。

既然星石如此重要和稀少,宗门想不想打捞大海里的星石呢?当然,他们也会奢望的。可是,潜艇之类造物在没有系统知识指导的前提下,几乎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投入时间精力财力去发展外力,那还是星术宗门么?人生苦短,星术师需求星石求的是星术进步,求的是长生。让星术师歪楼去做科学家工程师,实在太不现实也太不务正业了。再说,与其为了得到大海里不可再生的有数

星石,还不如寄希望自家的星空境以上强者去外太空碰运气呢。

所以,为了星石争斗是必须的,是任何宗门都无法避免的。争斗频繁,就彰显了武力的重要。

而陈默儒新星术的成功,则告诉了人们,除了努力提高境界,还有那么一条提高战斗力的捷径。虽然这条捷径还没被风雨岁月洗礼成坦途,可架不住旺盛迫切的需求啊。不是有人说过吗,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自然会有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会被这个星术所引诱。

星天宗宗主的儿子就这样被诱拐上了歧途,准确地说,他是自愿甚至威胁陈默儒领他做第二开路人的。陈默儒好为人师了,也就开始了他悲剧的后半生。

科学世界里有句话,能被检测、有合理解释并能重复再现的才是真理,星术界也有被岁月证明过的才是星术的说法。

新星术提高了陈默儒的战斗力,而且他也有一套貌似合理的思路,可惜,在少宗主身上却没能重复出现。确切的说,少宗主没能适应冥想到观想的随意切换,最终搞得走火入魔星海崩溃,彻底的化作灰灰了去。仅此一条,星天宗就有灭掉陈默儒的理由——尽管不是那么绝对。毕竟少宗主虽然身份尊贵,也不过是因为睡他妈的人身份尊贵,本质上他也不过是普通的门内弟子一枚。再加上本来就不是陈默儒主动陷害,若是有其他长老力挺,再付出一定代价,陈默儒也能避免那最后的裁决。

最新小说: 他们求我不要死 心间玫瑰 维港森林 抠门精绑定神豪系统 全星际都知道我当寡妇了 来自前男友的孕检报告 香江豪门幼崽继承人 反派夫妻日常(穿书) 为了一个亿,养了一条龙 心动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