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启寻常百姓家是买不到大刀的,可正巧秦家有一年走镖,杀了一队来劫道的土匪,缴获了十几把大刀,秦父送了李秀才一把用来防身。
自从李秀才得到大刀就没用过,李青山现在要找出来,不知发生了何事。
张慧兰开口:“你要大刀干啥?”
看李青山那慎重的神情,李瑜心里也有些疑惑。
“里正说这两日可能会有逃荒的难民过来,让村里的青壮汉子早晚都在村外看着点。”
李青山想起里正说的话,只怕那些难民昨晚已经过来一次了。
周氏将大刀找出来递给大儿子,李青山接过刀,就急急忙忙的往村口去了。
李瑜记得私塾的后院已经开始打井,现在已经过两日了,不知井打好了没有。问了周氏,她也不知道进程如何,李瑜便央求和祖母一起去瞧瞧。
正巧她也想看看古代私塾是怎么上课的。
还未走进私塾就听到朗朗书声,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李瑜听到这声音有些出神的站在原地,没想到这个时代也有千字文。
周氏正往前走,见一旁的孙女停下脚步听这读书声,不由得停下脚步,伸出手摸摸她的头。
李瑜小时候因为是第一个孙辈,李秀才极其宠爱,自小也是跟着读过书的,却因是个女孩,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李秀才同她说过,李瑜的读书天赋其实比李阑几个还要好,若是个男子,不比村里读书最好的李牧深差。
周氏一直可惜孙女为何不是个男子,若非女子,她定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李瑜只是在听这书里的内容,却不知短短的几瞬,周氏心里想了这许多。
两人走到后院,看到李青松同村里的几个人,正站在井边。
李瑜凑近一瞧,那几人正对着挖出来的井水大笑,原来是已经挖出水了。
井洞里黑乎乎的,看不出深浅。如今挖出水,也算暂时缓解了缺水这事儿。
李青松看着站在身旁的沉默寡言的李大郎,开口道,
“这次挖出水还真是多亏了大郎,要不是他咱们还真不一定能够挖出水。”
原来是挖井时,井里泥水太多,需要人下去提水。但井里土质太松,众人都不敢下去,而李大郎却自愿下去提水。
知晓缘由的李瑜看向这个有些木讷的男人,他应该就是李婆子的大儿子。连着看了两场他家的热闹,有些‘愚孝’是李瑜对他的第一印象,但没想到这么热心肠。
李大郎看到众人都盯着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头。
“应应该的,都是应该的。”
井里打出了水,众人有些悬浮的心终于稍定了片刻。
可生活从来不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还沉浸在挖出水的喜悦里面,就听到村口大钟的响声。
学堂里的朗朗读书声此刻也停了,沉重的钟声一下下敲在他们的心上。
众人不敢停留,立刻奔向村口。
此刻的村口,汇集了一群难民。
不管前世今生,李瑜对逃荒难民都只有了解,没有亲眼见到过。可当她来到村口,看到那些人,才知道究竟有多凄惨。
村口外围了一群衣衫破烂的逃荒百姓,无论男女,都跪在地上,恳求村里人能给他们些吃的。
一个佝偻着身子,脸颊消瘦的像骷髅般的老头看向李瑜,他搂着身旁似乎已没了气息的孙子,求她赐些吃食。
李瑜看着有些不忍心,而一旁的周氏忽地上前挡住她的视线。
老人瞧见周氏的举动,深深凹陷的眼睛里,流出两行有些浑浊的泪水。
里正让全村的青壮年都拿着家伙堵在村口,李青山举着大刀也在其中。
大河村有着天然的地理位置,进村的路只能从村口进,不然就要翻过一座大山,可山中豺狼虎豹都有,所以这些难民才全都围在村口。
“我们村里不接收难民,也没有粮食分给你们,识趣的赶快走,不然别怪咱们不留情面!”
里正沉下脸,看着围在外面的人,不客气的说话。
这群难民瞧着似乎是有组织的,李瑜注意到队伍里几个鬼鬼祟祟的男子,看着不太像饿了许久的样子。
莫非他们和昨夜偷粮食的人是一伙的?!
是了!下游还有许多村子,可这些难民全都围在大河村里,这定然是有人组织的!
突然难民中有人喊了一声,只一瞬间,全部的难民一齐涌向村口。
守在村口的青壮汉子见状全都抄起家伙,往前打去。
一时间铁器碰撞声,妇孺的哭喊声响彻云霄。
忽然有一个难民冲到李瑜这边,拿着棍子朝李瑜头上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