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粮价突涨(1 / 2)

有了二期的建设经验,沧州三期的工程进行的很快。

受二期项目住宅价格持续飞涨的影响,三期工程还没等完工,所有的住宅就销售一空。

选择留下的夏有道,已经算是沧州新城的老员工。

他本身又是见习营的士子出身,货真价实的天子门生,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超格提拔,成为沧州新城地产销售部的官员。

尽管在职位上,夏有道的这个“销售经理”只有正九品,与那些选择去其他部分的见习营同袍没办法比。

可在收入上,夏有道却是高出所有人一大截。

在销售部门上班,他这个销售经理不仅有着九品官员的俸禄,还能额外赚取售楼的丰厚抽成。

在销售二期商铺以及三期住宅之后,夏有道的抽成高达五千贯,让人闻之咋舌。

五千贯,哪怕是此前夏家败落之前也是一笔了不得的大财。

但是,在夏有道提出用这笔钱,继续在沧州新城投资,购买三期的商铺或者四期的预售住宅时,这个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支持。

原本夏有道还想着按揭贷款,用这五千贯撬动一万五千贯的楼盘,强吃两栋楼。

但是夏家其他人却有着很大的顾虑,生怕以后换不起房贷,夏有道得不到支持,只能无奈放

弃。

即便如此,夏有道在沧州的升迁,夏家在沧州的重新立足,传回宣州当涂老家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当地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从士族到草民,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嫉妒恨。

特别是来自县衙衙役们懊恼的牢骚,让所有人都知道,夏有道刚离开家时,连几十个铜板的路费都被小贼偷走了。

对普通百姓们来说,夏有道完完全全是从赤贫开始发迹,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变得既富且贵,简直是一飞冲天的典范。

这种类似的传说,在金陵六郡之地边地都是。

有些还是真人真事,有些却已经传的面目全非,极度夸张。

但不管这些传说是真是假,整个金陵六郡以及周边各地,甚至是全国各地听过类似传说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

那就是,只要你足够幸运,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眼,就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让你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姓们的专注点,都放在财富上。

许多士人的关注点,却放在前程上。

但还是有许多的士人,世家门阀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忧心忡忡。

尽管没人再提及,尽管他们这些士林权贵有意无意的忽视,可是现在有一个事实,不得不让他们开始正视:

皇帝的平边策

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不费一文,一年建城。

在当初的时候,谁会相信这样的狂言妄语?

那个时候,朝野上下,哪个士人不是把这当成老皇帝的失心疯?

曾经,又有多少士人或明或暗,讥讽、嘲笑、鄙夷……

而今,沧州新城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许多平庸之辈都看到了里面的利益,更何况是这些世家门阀中的中流砥柱。

只不过,与那些趋利而去的平庸士人们不同。

那些蝇营狗苟之辈鼠目寸光,只会追逐着眼前的蝇头小利。

而这些世家门阀中的有识之士,则是对李治这种神乎其技的手段不寒而栗。

无论是异乎寻常的各种营造技术,还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新鲜事务,都让这些世家精英们本能的排斥与警惕。

而李治这种几乎是空手套白狼一般,硬生生的无中生有似的策略,更让这些世家精英们毛骨悚然。

沧州的发展越快,示范性效应就越大,受到影响的人越多,波及的范围就越广。

这种变化,在世家精英们看来完全是一种要命的变革,比之曾经的商鞅变法以及王莽改新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恐惧。

洛阳,一座优雅别致的园林当中。

如今已近初秋,外界依然是炎炎夏日,可这个普通

人根本无法接触到的富贵园林里面却是十分凉爽。

树荫掩映之间,一座雕梁画栋的听涛亭矗立在水岸之边。

亭子里坐着七个神色各异的富态老者,若是有人在旁,定要惊呼出声。

盖因这七人,分别出身自五姓七望之家,代表着当世最为显赫的七大门阀。

这七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说的话也都带着愤懑与担忧。

“不能再放任下去了,沧州的情形继续下去,对我等的威胁只会越来越大。”

“诸位贤达或许不知,自沧州二期开始卖房,当地的物价逐步上涨,可那些草民却无人闹事,诸位知道是为什么吗?”

“那昏君简直是胡来,给那些贱民包吃包住,咱们的粮食卖给谁去?”

最新小说: 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一个日不落帝国 我李自成:明顺停战,一致灭夷! 我的岳父是崇祯 开局要禅位,朕后悔了 我都要统一全球了,你说我造反? 我化神你练气,你要缉拿我? 公主宠,郡主疼,小爷摆烂成帝尊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无双镇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