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人还真叫它‘乌龟车’。”
莎拉指着的这辆车,其实才是这时候申城主流的出租车,他们乘坐的轿车属于稀有的高端品种。
“乌龟车”的外面罩着一层浅绿色的铁皮,车头尖尖的向前凸出,看着还真挺像只乌龟的。
这种车其实是一种机动三轮车,没有方向盘,只有三轮车的那种手把。
前面只能坐驾驶员一人,后面可坐两名乘客。
由于运价相对轿车便宜很多,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而且“乌龟车”个子比较小,开起来非常灵活,完全适应申城细窄道路居多的路况。
当然它也不是没有缺点。
三轮车自然不会安空调,所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乘坐这种车,体验感会非常差。
简单地说就是,“热么热死,冷么冷死”。
其实,林海原本是有考虑让老外感受一下这种极具申城特色的出租车的。
但考虑到天气实在太热,怕他们在里面闷出个好歹来,还是放弃了。
不到二十分钟,他们便到达了目的地。
让林海不得不感叹,这时候的申城路况,是真的好。
如果放到四十年后,同样的距离,一个小时都不一定开得到。
这时候的马路上,根本没有什么私家车。
除了一些“乌龟车”和长长的公交“巨龙车”,大多数时间路上都是空空荡荡的。
堵车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下了车,不等林海领路,西蒙夫妇立即朝着马路对面不远处的一栋红砖尖顶建筑走了过去。
摩西会堂。
犹太难民聚居在这一带的时候,这座建筑一直是他们举行宗教活动的核心场所。
随着二战结束难民后纷纷离开,这里重归宁静。
西蒙夫妇来到建筑门前时,有一位老者从里面走出来。